“繁华”的垃圾SIM卡市场

December 30, 2015 16:03

(Baonghean)——信息通信部关于规范预付费移动用户管理的04/2012/TT-BTTT号通函预计将成为严格控制“垃圾”SIM卡四处买卖、造成诸多后果问题的“关键”。然而,到目前为止,“垃圾”SIM卡市场却日益繁荣……

“廉价SIM卡,巨额账户”现象猖獗

我以SIM卡买家的身份,来到荣大学附近武氏秀街的一家SIM卡店。店员摆着一堆堆的SIM卡,介绍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便宜的SIM卡,大促销”、“便宜的SIM卡,大额度”……我用10万越南盾,选择购买了一张Vinaphone SIM卡,包含10万越南盾的促销额度和650分钟的免费网内通话时间。

店员担心他忘记带身份证去注册激活,于是说:“不用带,这张SIM卡已经激活了,插到手机里就可以用了。不只是买一张,就算顾客需要买几十张,店家也能提供。”

Một cửa hàng sim-thẻ trên đường Võ Thị Sáu
武氏秀街上的一家 SIM 卡商店。

不仅小型零售商店,荣市许多知名的手机和电脑中心,预付费订阅业务的违规行为也屡见不鲜。目前,一些手机中心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一些促销“花招”:买一部手机,就能获得一张“巨额”预付费SIM卡。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SIM卡都没有登记在持卡人名下,如果顾客忘记带身份证,中心工作人员就会“变通”地用他们的身份证进行登记。

Khách hàng dễ dàng mua sim điện thoại đã được kích hoạt sẵn tại các các đại lý bán sim, thẻ (Ảnh chụp trên đường Đinh Công Tráng, TP. Vinh).
顾客可以在 SIM 卡和卡经销商处轻松购买预先激活的手机 SIM 卡(照片拍摄于荣市 Dinh Cong Trang 街)。

由于SIM卡价格低廉、促销力度大、无需申报个人信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购买“垃圾”SIM卡,而不是给主用户充值。“买一张SIM卡,就能立即在账户里获得双倍的优惠,这比充值电话卡便宜得多。而且,我和朋友的手机现在大多都是“双卡双信号”的,所以除了一张永久安装的主SIM卡外,第二张SIM卡也经常更换。优惠结束后,就可以换卡了,既方便又便宜。”——荣市大学二年级学生高翠贤(Cao Thuy Hien)说道。

“垃圾”SIM卡的泛滥带来了诸多后果。首先,这被认为是“垃圾”短信泛滥的主要原因:时尚广告、房地产分类广告、购买精美SIM卡的邀请……这些短信令人们恼火。另一方面,购买和使用“垃圾”SIM卡过于简单,无需注册账户所有者信息,甚至注册假卡,这给当局检查和处理使用“垃圾”SIM卡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带来了困难。

难以处理

为更有力地解决“垃圾”SIM卡问题,2015年10月14日,信息通信部刚刚发布了一份通告草案,对第04/2012号通告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规范了预付费移动用户管理,旨在控制虚拟用户,即没有所有者姓名注册的SIM卡,为人们注册用户提供便利,并增加电信企业在管理“垃圾”SIM卡问题方面的责任。

信息通信部关于预付费移动用户管理的第04/2012/TT-BTTT号通函被认为是预付费移动用户管理中约束最为严格的法律依据,旨在遏制“垃圾”SIM卡的泛滥。然而,该通函生效三年后,许多电信专家认为其仍存在诸多局限性。

信息通信部关于预付费移动用户管理的第04/2012/TT-BTTT号通知第5条规定,在注册、存储和使用预付费移动用户信息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1.使用他人身份证、护照登记用户信息的;

2.使用本人身份证、护照为他人登记用户信息,但本通知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情形除外;3.用户本人未按规定登记用户信息,为用户开通预付费移动通信服务;4.未按规定登记用户信息(未登记用户信息或者登记信息不符合本通知第七条规定)买卖、流通已经开通预付费移动通信服务的SIM卡;

5.非法泄露和使用预付费移动用户信息。

6.买卖、流通、使用多功能SIM卡登记用户信息、无需破坏SIM卡即可激活用户SIM卡功能的设备。

义安省信息通信部电信管理处处长潘士贵先生表示:“两个月前,该部门工作组对荣市的预付费手机用户业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SIM卡买卖公开进行,存在诸多违规行为。我们认定,这些违规行为源于在04号通知生效前已激活的大量预付费手机用户,这些用户至今仍未找到恢复的方法,也无法统计目前市场上有多少已激活的手机用户仍在流通。”

除了根据信息通信部活动计划开展的调查外,义安省信息通信部每年还会进行定期检查。然而,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处罚仍然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而且在全省范围内的SIM卡和银行卡业务中,这种行为并没有“显现”。

另一方面,除了“供应”端的管理难题外,来自民众需求端的困境也令管理者头疼。“垃圾”SIM卡的买卖遵循自然规律,有“需求”就有“供应”。因此,在民众尚未提高依法使用预付费手机套餐的意识时,商家“规避法律”来服务客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