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那些光说不练的国务卿

February 25, 2016 12:10

(Baonghean)——《义安周末报》2月7日创刊后刊登了题为《阮友多书记与世纪伟业》的文章,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反响。在人事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该报回顾了曾经名噪一时的“阮友多书记”的形象,读者的反响一致。

许多读者表示想更多地了解这位为民服务、为民服务的官员;还有许多人向本报提供了有关土井书记的更多真实、生动和感人的信息,其中许多人曾与土井书记共事或有过密切交往。

Tổng Bí thư Lê Duẩn thăm mô hình kinh tế ở xã Quỳnh Hồng (Quỳnh Lưu). Ông Nguyễn Hữu Đợi là người đi sát bên phải Tổng Bí thư.
黎笋总书记视察琼红乡(Quynh Luu)经济示范区。阮友多先生紧随总书记身旁。

在编辑部收到的信件、文章和电话中,我们收到了省委书记胡德福的真挚话语。信中写道:“2016年2月7日,我读到乂安报刊登的《阮友多与世纪工程》一文,觉得很有意思。阮友多先生退休后,我见过他两次,但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富有创造力、果断干部的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动手动脚,身先士卒,堪称典范。阮友多先生在任期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建设,例如规划住宅区、建设电力、道路、学校、车站和手工艺村……如果我们今天拥有许多这样的热心干部,我们的地方一定会发展壮大。”

本文,我们想继续讲述关于土井书记的故事,主要讲述那些与他相识、相知、共事的人的回忆。这些简单的故事,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为人,以及他那颗“为工作而燃烧”的心。

只说正话,不说反话

省委书记胡德福在信中回忆了他与琼琉县委书记阮友多见面的情形:“他曾对我说:‘他家离县委(办公室)只有几百米。下午,他看到煮饭的炊烟升起,不敢回家,虽然错过了与妻儿共进晚餐的机会,但想到远在异乡的兄弟们会伤心或离开,所以就留在办公室陪兄弟们。’”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曾与阮友多书记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胡培福先生的证实。胡培福先生还说:“有一天,阮友多非常想念他的侄子,便托叔叔带他去办公室,让他见见他,拥抱他一会儿,缓解思念之情。那时,工作很忙。人们都说琼琉县像个大工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尤其是在1975年之后,琼琉县被中央政府评选为模范县期间,我亲眼看到,杜书记有时一刻不停地工作。早上,他到省里开会,中午回来时,已经有很多代表团在等着他,他整个下午都在接待他们。下午,他到县里开会。晚上,他又在接待客人。高峰期,琼琉县每天接待的客人多达六七百人,主要是外地来向杜书记和琼琉学习模范县建设经验的客人。

... và dàn máy tính bày tỏ long
省委书记胡德福视察琼禄二中。

尽管工作繁重,土井先生依然“热情洋溢”。他的热情和决心鼓舞了广大干部和人民,并给予他们信心。他言行一致,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目标。因此,对土井先生来说,“世上无难事”。在短短的时间内,许多“世纪工程”得以完成。这些工程是他坚定决心的标志。他是一位敢于进攻的人,我一直这么认为。

在多次讨论最艰难任务的会议上,他都斩钉截铁地说:“只谈进步,不谈退缩”。不然,哪有武茂湖、平山排水渠、安义水坝?哪里还有当年琼吕县的精神?去上班,工人们一路跋涉、扛着东西,非常辛苦,因为路况不好,坑坑洼洼、颠簸不平。但每个人的自行车上都扛着一块木板。遇到路况不好的,就把木板抬起来,步行上班……可见,“精神之风”吹遍了每个村民。得益于此,县医院、医疗站,特别是福利院等福利项目得以迅速建成,全部依靠人力捐助。在一个月内,县里就建成了40-50所福利院。

尊重“劳动者”。

“关于杜书记的故事说不完,”胡培福先生说,“但对我来说,与杜书记的两次深刻印象和难忘回忆,是见面和告别的时刻。当时我是荣市机械厂的一名机械工程师。琼琉建成模范县时,杜书记亲自到省里来叫我回去帮助琼琉。1976年的那一天,我骑自行车从荣市来到县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一进县城门,就看到这位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书记在门口等候。他好心地帮我拿了自行车,并吩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帮我打扫了机关的房间。第一次见到那位书记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

Ông Nguyễn Hữu Đợi trong một lần đi cơ sở.
阮友莱先生参观基地。

我和他一起生活和工作,知道他尤其尊重技术干部(因为当时琼琉县建了一个工农区),以及所有能干的人。他讨厌那些“光说不练”、做事不彻底或“顶嘴”的干部。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对“打伞”的干部非常反感。我亲眼目睹他处分了许多这样的干部。甚至有些省里“有魅力”、资质优良的干部来县里帮忙,但工作却无法胜任,他立即就把他们解雇了。他总是说,他需要“能干的人”。

关于土井先生,我想分享的最后一个印象,是我走在人群中送别他去往永恒世界的那一天。当时我已经退休,我和琼县的人民一起,送别这位为人民奉献的忠诚干部。我们一行人绵延数公里,沿着乡间小路,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遗憾、怀念、感激……我知道,所有这些情感都涌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杜书记不仅严厉批评“不懂工作”的干部,而且总是自学,坦诚地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诗人阮仲陶回忆说,他回荣市后曾到杜书记的房间,看到房间里摆满了书籍,大多是厚厚的理论书籍。他问:“您读了这么多书?”杜书记回答说:“我看我的教育不够系统,需要通过大量研究和阅读来补充和学习。”

诗人石桂回忆道:“有一次我回到琼琉,得知杜书记刚刚给批评他的人送了礼物。我很惊讶,就问他是怎么回事,才知道杜书记去了公社。他遇到一位女农民,就问了她是怎么回事。她批评杜书记说得不对,说得不对。他静静地听着,然后拿出一块丝绸送给女农民。他说:我只是一个农民,但我敢于坦率、大胆地批评干部,而且我的批评很有道理。这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我想用诗人石桂感叹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杜琼闾先生——一个奇怪的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在琼闾的日子里,看到琼荣、琼胜、琼天等乡的许多人,不远万里地带着几罐新米、几捆新脱的稻谷送给杜先生。他们满怀感激之情,讲述着尊敬的书记的故事:如果没有杜先生,我们就没有米吃。杜先生带来了灌溉,用水代替了天空,帮助我们农民获得了两季稻米。几百年来干旱的田地又恢复了生机。我们带着稻米、稻谷来感谢他!”

所以,这些故事虽然微不足道,却饱含着对一位来自义安的“时代人物”的深切感慨,他不会被遗忘,也不会被遗忘。正因如此,在他去世几十年后,时任省委书记阮世忠仍然提到要拨款修缮他的陵墓。

时至今日,现任省委书记胡德福依然嘱托并希望省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撰写他的肖像画,让大家永远铭记他,追随他的足迹,为国家贡献力量。重要的是,琼吕人民今天无论端着碗新饭,还是走在宽阔的道路上,都会永远对他心怀感激。

水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