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革新30年的一些实践经验

January 1, 2016 17:24

中央理论委员会总书记、副教授兼博士阮越通的文章“30年创新的一些经验教训”。

Đại tướng Võ Nguyên Giáp cùng các đại biểu đoàn Bình Trị Thiên thảo luận tại tổ, đóng góp vào Dự thảo Báo cáo chính trị Đại hội VI của Đảng, ngày 7/12/1986. (Ảnh: Kim Hùng/TTXVN)
1986年12月7日,武元甲大将与平治天代表团代表进行分组讨论,并为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草案作出贡献。(图片来源:金雄/越通社)
在30年的革新过程中,党的代表大会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开启革新进程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四点教训。

首先,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刻领会“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建设和发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作风。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必须特别重视巩固党与人民的联系,经常开展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斗争。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真正成为人民的领导者和忠实的公仆。党的一切政策和路线都必须从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能力出发,必须引起群众的共鸣和响应。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脱离群众、违背人民利益,都会削弱党的力量。

第二,党必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依法行事。我们党要克服缺点、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认识、更新思维。必须正确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体系,其中,社会主义的具体规律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第三,要善于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结合起来。在整个革命事业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民族因素与国际因素、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扩大对外贸易往来、经济和科技合作,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始终履行对兄弟友好国家的国际义务。

第四,我们必须把党建设成能够胜任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执政党的政治任务。为了确保我们党履行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务之急是增强党的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实际组织能力。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革新开放五年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七大提出了革新开放的五条初步经验。

第一,在革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革命原则和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敏锐地把握新事物,强调:革新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目标,而是运用正确的社会主义理念,采取适当的形式、步骤和措施,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革新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取得成功,关键条件是,在革新过程中,党必须坚持不懈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保持党在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党必须革新​​和自我纠正,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

第二,全面、同步、彻底的创新,但必须有适当的步骤、形式和方法。实践表明,创新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在经济创新的同时,必须逐步创新政治体制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不断提升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

第三,发展多部门商品经济必须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作用相协调。为了限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确保革新进程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弘扬社会主义优良本质,国家必须通过法律、计划、政策、信息、宣传、教育等手段,切实履行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作用。

第四,我们主张继续更加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但要使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成效,必须有正确的领导,采取与总体政治社会形势相适应的坚定步伐。

第五,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预测形势,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方针;加强实践总结,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强调:创新过程越深入,对社会主义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问题就越多。只有加强实践总结,不断完善理论,才能使创新过程成为一种自觉、主动、创造性的活动,减少失误和复杂迂回的步骤。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八大总结了十年革新历程(1986—1996年),得出了六条主要经验教训。

第一,在革新进程中坚定维护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牢牢把握建国和卫国两大战略任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

明确指出,创新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目标,而是要树立更加正确的社会主义理念,并通过适当的形式、步骤和措施实现这一目标。要把革命原则和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新事物的敏锐性结合起来。

二是从一开始就把经济创新与政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经济创新为主,逐步推行政治创新。

总体而言,我们党已开始在制定国内外政策和路线图方面创新政治思维。没有这种创新,就不会有其他创新。然而,我们党首先集中精力成功完成经济创新任务,克服社会经济危机,为维护政治稳定、建立和巩固人民信任以及为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前提,这是正确的。

第三,建设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多部门商品经济,同时加强国家在社会主义方向上的管理作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和公平、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发展生产力,必须提高各种经济成分的能力,承认现实中还存在着剥削和社会一定的贫富差距,但要始终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既鼓励合法致富,又打击非法致富,同时重视消除饥饿,逐步实现社会公正,朝着人人富裕、家家户户富裕的方向发展。

四、扩大和加强民族大团结阵线,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革命是人民的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的意见、愿望和倡议,是我们党革新路线的源泉。正是由于人民响应新路线,勇敢斗争,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挑战,革新进程才取得了成功。

五是扩大国际合作,寻求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帮助,把民族力量同时代力量结合起来。

第六,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纲要》明确指出:我国革命事业是共产党领导的。我们党是执政党。革命的胜利和成就、失败和损失,都与党的责任紧密相连。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九大强调:十五年的创新历程(1986-2000年)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六大、七大、八大提出的创新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以下几个主要经验:

第一,在革新过程中,我们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坚持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

第二,创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人民,坚持联系实际、富有创造性。

第三,创新必须把国家力量和时代力量结合起来。

第四,党的正确指导方针是创新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第十次党代会

越共十大总结了革新开放20年(1986-2006)以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肯定革新开放20年来,我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经验。主要经验如下:

首先,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目标,而是要更加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更加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并不意味着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而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将其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革命行动的指南针。

第二,全面同步创新,有继承、有步骤、有形式、有方法。创新必须从认识、思维到实践活动;从经济、政治、外交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党的领导、国家管理到政治体系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创新必须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重点、有重点、有步骤,确保三大任务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经济发展是中心,党的建设是关键,文化建设是社会的精神基石。

第三,创新必须为民所用,以民为本,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源于实践,求新求变。革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的意见、愿望和倡议在党的创新政策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靠人民,源于实践,不断总结实践,发现新因素,逐步找到发展规律,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是要大力发展内部实力,努力利用外部优势,在新形势下把国家实力与时代优势结合起来。发展内部实力,把发展内部实力作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注重调动各种资源,通过融入国际社会与开展合作,利用外部资源增强内部实力,在保持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打造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第五,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不断创新政治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权力属于人民。建设廉洁强大的党是革新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和决定性因素。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必须制度化、有效组织落实公民权利和人权。发挥祖国阵线和各人民团体在凝聚各界人民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全民族大团结力量,胜利完成革新事业。

第十一次党代会

从领导和指导贯彻落实十大决议的实践中,我们党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得出了如下经验:

第一,无论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贯彻改革路线和目标,坚定不移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

二是必须真正重视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三要重视把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公平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要特别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第五,在领导和指导上,必须高度敏感、果断、富有创造力,紧密结合国家实际;注重预测,及时提出适合新形势的解决方案;加强宣传工作,凝聚高度共识,发挥整个政治体系和全社会的力量。

回顾30年的创新历程,从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在革新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不断创新,坚定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吸收人类文化精髓,借鉴适合越南国情的国际经验。

对我国来说,创新是革命事业的迫切要求,事关生死。创新过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新的问题、困难和挑战,要求党、国家和人民积极主动,不断创新。

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目标,而是要更加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更加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国家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但这是建设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越南的合法道路。这项革命任务要求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不懈地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

创新并不意味着背离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而是正确认识、运用并不断创造性地发展这些理论和思想,将其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作为分析形势、规划和完善创新路线图最重要的方法论依据。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吸收人类文化精髓,借鉴适合越南国情的国际经验。

第二,创新必须始终深刻领会“人民是根本”的观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责任感、创造性和一切资源的作用,增强全民族团结的力量。

革命是人民的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创新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如果远离或违背人民的利益,创新就会失败。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出的意见、愿望和倡议,是党的创新政策的源泉。创新的成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创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因此,创新必须始终深刻领会“以人民为根本”的观点,必须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国家制度的精髓,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使人民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共享创新的成果。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导作用、创造性,调动一切力量,增强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必须防止和打击特权、利益集团、腐化堕落和变质现象。

第三,创新必须全面、同步、步骤恰当;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源于实践,紧跟实践,重视总结实践、研究理论,注重及时有效地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

实践证明,必须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认识、意识形态到实践活动、从党的领导和国家管理到政治体系各个环节的活动、从中央一级的活动到地方和基层活动进行全面、同步的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要坚决组织实施,采取恰当有效的步骤、形式和方法;要克服急躁、主观、急躁的现象,避免造成不稳定甚至混乱,给敌对势力创造破坏机会;同时,要积极主动,不断创新,克服保守、停滞不前和错失发展机遇的现象。

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实践发展作为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机制和法律创新的要求和基础。党和国家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要源于实践。要紧密联系实践,重视总结实践,研究理论,调整、补充和发展创新政策。

为了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使革新路线得到积极实施,党和国家必须及时有效地解决现实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那些不再适应和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并切实做到言行一致。

第四,必须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维护独立自主,同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把民族力量的提升与时代力量的增强结合起来,坚定建设和捍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始终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维护独立自主,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国内力量与国际力量结合起来,打造综合国力,确保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发挥全民族综合国力是结合时代力量、增强全民族综合国力的基础,本着尊重独立、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建设和坚决捍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的原则。

Một góc Hà Nội ngày nay. (Ảnh minh họa: Huy Hùng/TTXVN)
河内今日一角。(图片来源:Huy Hung/VNA)
第五,必须不断创新、自我整顿,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支能力和素质足够、能够胜任任务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战略级干部队伍;提高国家、祖国阵线、社会政治组织和整个政治体系的效力和效率;加强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革新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党的正确领导是革新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廉洁坚强的党,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党必须不断自我整顿、自我革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

干部是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能力素质足够、胜任担当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战略级干部队伍,对于建设廉洁坚强的党、领导创新事业取得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国家运行的效力和效率。发挥祖国阵线和各族人民群众组织在凝聚各界力量方面的作用,凝聚全民族大团结力量,顺利完成革新事业。

党领导下的整个政治体系的力量源于人民的力量,并由此不断壮大。巩固和发展政治体系内各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首先是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越南革命具有重大而紧迫意义的课题。

据越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