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溺水者的4条黄金法则

April 17, 2016 06:25

救助受害者和自救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凭直觉救人固然好,但凭借扎实的知识救人则更胜一筹,你完全可以保住自己和被救者的生命。请掌握以下黄金法则:

1. 救援溺水者时,最好准备救生衣,或者四处看看是否有东西可以让你漂浮(例如,一块木板、一块轻便的木板等)。救人是好事,但也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这些必需品在你精疲力竭时会有所帮助。

2. 你应该充分掌握溺水求生知识,这样,如果在救人时不幸发生意外沉没,你仍然有办法逃生。刚开始下沉时,立即捂住鼻子,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浮起身体,避免水进入肺部。然后,用手或脚作为桨,划水将头推出水面,或者你也可以斜着划水,这样更容易推动游泳者,因为在水中,人的体重比在陆地上轻。

Cần chú ý cách hít thở và thả nổi để tự cứu mình. Ảnh: Internet.
注意呼吸和漂浮以自救。图片来源:网络。

3. 筋疲力尽时,不要挣扎,保持冷静,放松身心,屏住呼吸,让身体漂浮起来。不要以为你会游泳就能生存,就能随波逐流。要记住,精疲力竭时,身体会变得更重,挣扎只会让水很快将你淹没。切记!

4. 最后,你仍然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别以为你年轻就能救很多人。你错了。很多时候,健康只是救人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生活经验,才能掌控风险。所以,看到危险,一定要及时求助。多一个人,就能多一份救人的希望。

Hãy phân biệt rõ ràng giữa
明确区分“眼看就要死了却救不回来”和“救回来却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活下去”!插图

谈及救援受害者,胡志明市师范大学讲师、心理学硕士阮黄克孝分享了3个重要原则:

-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由于需要紧急行动,可能无法及时想到最佳方案。然而,当你精疲力竭时,你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你感觉自己已经达到了极限,在保住自己生命的同时救人的可能性很低,死亡率很高,你就必须另想办法,或者依靠他人或其他物品的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的可能性。“以命抵命”确实是谁都不想遇到的情况。

- 对于获救者,一旦获救,也必须立即尽力寻找方法拯救剩余人员。例如:即使你没有力气游泳,你仍然可以大声呼喊,让路人听到并伸出援手,甚至需要寻找树木、藤蔓或漂浮物来帮助正在行动的人。这也是获救者的责任。

- 对于那些正在观察和评论此事的人来说,有必要区分“眼睁睁看着别人死去却不去救他们”和“救了他们却无力继续活下去”的区别。不要告诉别人“只要救他们,不救他们是自私的,如果你死了而他们活着,那就值得了!”。处在他们的境地,你敢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去死吗?这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家人着想。

不救人也是罪啊!

《刑法》第102条第1款规定了对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不施救罪:
“任何人看到他人处于危及生命的境地,尽管有能力却未能提供帮助,导致该人死亡,应受到警告、最高两年的非监禁改造,或三个月至两年的监禁。”

根据《刑法》第102条规定,犯罪的客观行为是以故意过失的不作为形式实施的:

- 看到另一个人处于危及生命的境地:直接看到、听到或以任何方式知道、察觉到另一个人处于危及生命的境地。

- 处于危及生命境地的人:指生命受到直接威胁,需要他人及时救助的人。这种危险可能由客观因素(事故、风险等)造成,也可能由处于危险境地的人自身造成。

有救手段而未实施救人行为:行为人有实施救人行为的手段,避免了致命后果的发生。该行为未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然而,行为人未实施救人行为,未实施法律和道德所要求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

但若该人本人无法拯救被害人(例如不会游泳,无法拯救溺水者)或被害人未死亡(例如被害人被他人拯救)时,该人则不构成《刑法》第102条所称的犯罪。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