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对欧盟黑暗未来的预测

June 30, 2016 13:33

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评论说,欧盟扩张得太快,可能会失败。

du-doan-cua-ly-quang-dieu-ve-tuong-lai-den-toi-cua-eu

2012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右)与前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会面。两人现已去世。图片:海峡时报

自2009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蔓延以来,李光耀先生多次被要求分享他对欧洲局势的看法。据《海峡时报》报道,自那时起,他的观点就非常透彻,也令人担忧。

2011年9月,新加坡前领导人在一次谈话中预测欧元崩溃,称这将是“痛苦的”,但建立一个所有成员国平等的欧洲太难了。当时,欧洲债务危机正进入第二个年头。

他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欧洲领导人将尽最大努力避免欧元崩溃,因为那将“意味着承认他们所追求的统一欧洲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我不相信他们会挽救它。然而,他们会努力,并且会继续努力,”他补充道。

当一位听众问到新加坡是否会购买负债累累的欧洲国家的债券时,李先生坚称,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是欧盟的一小部分,因此“它无法拯救欧洲,我也不认为购买他们的债券会拯救他们”。

这位资深领导人还表示,欧盟17国的共同货币才是问题所在。“欧元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迫使所有欧洲国家都以同样的步调行事,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奏,你不能指望希腊人与德国人步调一致。所以这个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李先生补充道:“最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理想是遥不可及的。将欧洲分成两个甚至三个集团是可以实现的,但建立一个拥有不同支出、储蓄和监管习惯的统一欧洲则太难了。”

欧元于1999年诞生,旨在促进欧洲经济合作与增长,同时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然而,随着欧元区许多国家面临债务危机,该共同货币联盟因强迫其他欧洲国家救助陷入危机的成员国而受到批评。此外,欧盟还剥夺了政策制定者运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而货币政策是防止经济衰退的工具。

李克强还表示,他不相信中国会“纯粹为了帮助欧洲而救助欧洲”。他们只对购买廉价的欧洲债券感兴趣,并希望从中牟取暴利。当时媒体估计,中国外汇储备中约有四分之一可能是欧元。

2012年5月,李先生与老友、前西德总理施密特见面,两人均接受了德国《时代周报》的采访。当时,李先生89岁,施密特先生93岁。

当记者问到欧洲大陆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终于统一起来,欧盟模式是否对世界具有启发意义时,李先生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

“不,我不认为欧盟能给世界带来启发。我认为它是一个误入歧途的组织,因为它扩张得太快,可能会失败,”这位前新加坡领导人说。

当记者问到这是否意味着亚洲无法从欧洲一体化中学到任何东西时,李显龙表示,通过这种方式肯定无法实现统一。

“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的是对共同利益的日益认识,也就是自由贸易区,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亚洲的问题在于中国占据压倒性的地位,”他说。

《时代周刊》记者继续问道:“自由贸易是亚洲唯一能实现的目标吗?”李先生回答说:“自由贸易和归属感;我们彼此之间没有战争。我们解决分歧,这是事实。我们定期会晤,我们不会互相威胁。”

李光耀先生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的世界观》一书中,也用大量篇幅探讨欧洲的未来。

书中写道:“过去两三年,包括戴维·卡梅伦、尼古拉·萨科齐和安格拉·默克尔在内的欧洲领导人纷纷宣称,多元文化主义理念在各自国家已经失败。换句话说,定居德国的土耳其人不会成为德国人,定居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人和突尼斯人也不会成为法国人。种族是导致无法融入的根本原因,尽管宗教、文化和语言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

李光耀先生写道:“但欧洲无法阻止移民的流动,因为移民才是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源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各国政府会尽可能地允许移民入境,除非选举到来,右翼政党用愤怒的言论压倒温和派对手,否则他们不会停止。”

统一前景光明,不仅仅是为了和平。一个实现目标统一的欧洲将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看看美国。他们本质上是被迁移到另一个大陆的欧洲人,放弃了种族忠诚和不同的语言。如果欧洲也能实现这种程度的统一,成为欧洲合众国,那么美国人能做到的一切,欧洲人都能做到。

“然而,所有迹象都表明,统一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他们未能建立有效的共同货币,也不可能实现统一的外交政策或统一的军事力量,”他在书中断言。

他写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绵延数个世纪。每个国家都为自己的传统感到自豪。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保留自己的语言——语言背后蕴藏着荣耀和文学。美国决心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但欧洲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英语现在是其他所有国家的第二语言,欧洲大陆的国家也永远不会接受它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光耀先生认为,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相对于大国而言将逐渐减弱。

面对美国、中国,甚至可能还有印度等其他大国的主导地位,欧洲将沦为配角。大多数欧洲国家将被视为小国。德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和经济成就,可以继续独自承担重担。英国将凭借其与美国的特殊跨大西洋关系,保留一定的影响力。

但另一方面,欧洲不可能指望在与美国、中国和印度的谈判桌上拥有重要的发言权,尽管一些欧洲领导人可能不愿承认这一点。

毕竟,我们拿的是人口只有4000万、5000万或8000万的国家,与13亿人口的中国或12亿人口的印度作比较。尤其是中国人,他们会发现一个分裂的欧洲更容易应对。他们可以单独与每个国家打交道,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将超过中国对欧洲国家的依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转向国内消费拉动型增长,这一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李开复写道。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