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德的“文学播种者”

September 21, 2016 09:45

(Baonghean) - 同情并分享少数民族妇女的弱势,Luc Thi Hoa 女士 - 公社妇女联合会主席义德(义丹)组织扫盲班。

经过近10公里蜿蜒的山路,我们从公社中心出发,到达了侬村文化馆,这里是少数民族妇女上课的地方。这里是义德公社(义丹)最艰苦的地区,共有76户人家,260人,100%是少数民族,其中许多人是文盲,包括许多妇女。

Chị Lục Thị Hoa dạy chữ cho học viên.
陆氏花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35名学生中有28名女生和7名男生。他们有的从未上过学,有的上过学,但因为生活原因,字母都忘光了。当华老师和小学老师来到村里开扫盲班时,大家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上课。班里年纪最大的是张氏轮女士,今年45岁,她说道:“以前生活很艰苦,我们没有饭吃,只好进山里谋生。所以公社的老师和公社的妇女们就来这里开扫盲班。我们非常高兴,大家都很兴奋,都想去上课学习读书写字。”

陆氏花女士在协会工作十余年,担任公社妇女联合会主席,她听到过许多妇女的倾诉,她们渴望学习读写和拼写,这样在公社做生意时就不用再被人指手画脚了。这些真挚的倾诉促使陆氏花女士下定决心,在这个特殊的村庄开办一所妇女扫盲班。

华女士透露:“了解到侬村的实际情况后,我发现妇女的文盲率很高。我同情这些常年辛勤劳作的妇女,但我自己也是文盲,与社会的交流也很有限,所以就萌生了今年夏天为妇女们开办扫盲班的想法。”

开班第一天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大多数妇女年纪大了,每天忙于家务和农活,很多人普通话不太流利,所以来上这个特殊的班很害羞。通过挨家挨户地动员和捐赠书籍、笔记本、笔和墨水,何女士逐渐改变了妇女们的看法。何女士组织的扫盲班越来越拥挤,不仅有女性,还有男性。

尽管没有专业或教学技能,但凭着爱心和责任感,何女士在课堂上总是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对于那些普通话不流利的学生,何女士必须运用手势、表情和少数民族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课程。开课第一天,她们对ê(a)的发音和拼写感到自卑和害羞,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现在所有妇女都能读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了。

Chi Lục Thị Hoa thường xuyên quan tâm, động viên hội viên.
池陆氏花经常关心、鼓励会员。

除了教授识字知识外,Hoa女士还在课堂上融入了防止家庭暴力、防止贩卖妇女儿童等宣传内容;融入了计划生育俱乐部关于不生第三个孩子、婆媳、生殖保健、培养健康听话的孩子等活动。

陆氏花女士不仅是一位模范少数民族协会干部,工作热情,始终贴近并关心妇女,致力于提高认识、发展家庭经济、建立幸福家庭。她还是一位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儿媳、贤妻良母。2009年,她荣获中央妇女联合会和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优秀基层干部奖状。

义丹县妇联副主席胡氏清女士肯定道:“义德乡妇联主席陆氏花同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年轻工会干部。她密切关注上级工会和地方的政治任务,并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地将其付诸实践。特别是,农村妇女扫盲班的模式已被区妇联在全区广泛推广。”

玉灵-德英
(义丹电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