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民歌中备受争议的‘莲枝’了吗?
文坛上,围绕着“昨夜村集体屋里挑水,我把衬衫忘在莲枝上”这两首民歌,有过无数的争论。人们无法接受“莲花有枝”的荒诞,甚至“莲枝”的坚强,可以接住一件忘掉的衬衫。
不过,最近,音乐研究员阮光龙向民间文化爱好者介绍了河内市清威县三兴乡培溪寺的莲花树。
研究员阮光龙认为,这棵莲花树就是越南民歌中世代相传的“莲枝”:“昨夜在社堂汲水,衣衫落莲枝上”,“去佛塔折莲枝,灯下食饭,月下插秧……”。
![]() |
波溪寺莲花全景。图片来源:NQL |
艺术家光龙提到的植物,种植在波溪寺,牌子上写着“地莲”,有些地方也叫它山莲。与池塘里的莲花相比,地莲花瓣白色,花蕊黄色,大小与池莲相当,花瓣弯曲,形似双手合十。尤其是,地莲的花蕾在未开花时,与池中白莲花的花蕾十分相似。
据研究员阮光龙介绍,波溪寺的莲花树树干木质,类似人心果树,叶子类似榕树。莲花每年只在夏季(农历四月至六月)开放。
![]() |
波溪寺正门。图片:TL。 |
音乐研究者阮光龙透露,经过他和其他民俗文化研究者的多方寻找,他暂时得出结论,在整个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只有波溪寺才有古莲花树,不过近年来,这种树的销量相当大,可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大约七八年前,在去了解桑族歌手、桑族歌手、仲关歌手……的旅途中,我们偶然了解了波溪寺和莲花树。当时,寺后有一棵很大的莲花树,寺里努力将这种稀有的树繁育成许多其他的莲花树。最近,我有机会回去,看到寺院里有五六棵比一人还高的莲花树,是由一棵已经不存在的老莲花树繁育出来的。”艺术家阮光龙分享道。
![]() |
![]() |
地莲与池莲相似,花瓣厚实、硕大,呈纯白色。图片:NQL。 |
谈及“昨夜我在公社舀水,我把衬衣忘在莲花枝上”这首民歌中的“莲花枝”实际上是地生莲花,而非许多人认为的池塘莲花,音乐研究员阮光龙分析道:“这首民歌的整个空间都散发着北三角洲的风光,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这首民歌诞生于这一地区。我们到达这里后,当地的长者也证实了这首民歌中的莲花是地生莲花。据他们说,这种莲花很难种植,只有种在公社和寺庙里才能长得茂盛。(不过,这或许只是为了给种在神圣空间里的莲花增添神圣感的一种想法)”
对于当地来说,莲花树和榕树、菩提树、古檀树……一样重要。正因为那份神圣,在民歌中,当男孩向女孩暗示自己把衬衫落在莲花枝上时,虽然是一句调情的话,却也表明了男孩想要传达给女孩的感情的认真。
研究员阮光龙坦言:“自从了解到这棵莲花之后,我改变了想法,因为它解答了那首民歌里的所有疑问。而且,我们的祖先也真诚坦率,说话很直接,比如‘当我们见面时,我会握住你的手腕/我会问你这个问题,你愿意嫁给我吗?’,很少拐弯抹角或写信……因为古人的思维方式贴近行动,我想没有哪个年轻人会那样撒谎。”
![]() |
莲花的形状与池莲花并无区别。图片:NQL。 |
不排除这种假设,在越南的乡村建筑中,村落的池塘原本就有荷塘,那个相思病的年轻人很可能生来就“傻乎乎的”,把衬衫挂在了真正的池塘里的一朵荷花上。但这也不太可能,因为如果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我觉得舀不出水来。而地上的荷花却总能把衬衫挂在树枝上!
波溪寺位于凤凰山头,建于1382年陈朝时期,占地约4000平方米。寺内有五扇门,正门位于中间,左右各有四扇侧门。一座砖砌的小桥横跨荷花池,通往两层八顶的三官门。塔顶有两口大钟,每口高1米,直径20厘米。
塔身按传统样式排列,前尊佛祖,后尊陈朝明德真人,本名阮平安,他曾在此修行得道,百姓为他建塔安放遗体,尊称他为德圣裴。据民间传说,他出生于新岁(1281年),裴溪村人,但在镇吉安塔(章美县仙禄乡)修行。因此,镇吉安塔是他的正式祭祀场所,裴溪是他的纪念祭祀场所。每年1月13日,当地百姓都会热闹地举行庆典,抬圣人的轿子以表达对他的感恩。
据当地人介绍,塔边的莲花树已有百年历史,夏季常年开花。莲花洁白无瑕,花瓣厚实,比水莲更香。盛开时,莲花大如碗。花期也“短暂”,只有黄色的花蕊,不像水莲那样有莲花镜,但花瓣枯萎后,依然芬芳。
波溪寺住持谈芳和尚说:“村民们说,波溪寺里有两棵莲花树,是一百年前佛教徒捐献的,但其中一棵死了,现在只剩下这棵祖传莲花树了。这些年来,祖传莲花树渐渐枯萎,大约十年前寺里嫁接了四十多棵莲花,两棵栽在寺前,两棵栽在禅吉寺,剩下两棵则赠给了其他地方。后来听说只有波溪寺前的两棵和禅吉寺的一棵还活着。现在这三棵树高三米多,枝繁叶茂,每到花开时节,整个禅寺都弥漫着阵阵清香。
根据 dantri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