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强山区“心灵之声”
(Baonghean.vn)- 昆强族人民始终以自己的祖国为荣,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自然风光秀丽,是迷人歌曲和旋律的发源地。
古人描写清南(昆强古称)土地时曾写道:“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色山水巧夺天工”。这两句诗如同点点滴滴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巧手描绘出的田园风光的秀丽与魅力。
![]() |
昆强山河之美 |
“一色山水画”的美,自古以来,滋养着故土人民的心灵与情感。山水之美,村落之美,赋予了这里人们丰富的灵感,也赋予了他们一颗易被触动的心灵。村里的孩子们,用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歌声,歌颂着这美丽的景色。
每逢节日去西部,我们常常会听到耳熟能详的关于山川、森林和村庄的歌曲。每当我们谈起这些歌曲,人们总会表达对梁宣、陈王和黎黄等著名音乐家的感激和敬意。这三位音乐家都与昆强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
![]() |
乘船观赏江河的美丽风景——Pu Mat。 |
第一次去昆强,我欣赏到《象汗节》、《第一首摇篮曲》、《笛子无韵》、《Xen ban xen muong》、《节日》和《Am dieu Tang boang bu》等歌曲活泼、旋律优美。问起作者,许多人都感到难过,因为当时音乐家梁宣(1955-2008)刚刚回到芒族村,在芒族村民心中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他虽然去世了,但他那“真挚的歌声”依然萦绕在高原少数民族心中,他的名声依然萦绕在故乡的山林间。据悉,已故音乐家梁宣出生并成长于孟山,这是一个富饶的乡村,一首流传千古的歌曲《孟桂饭/江河鱼》。这位来自泰国民族村的儿子曾参加过559团(长山)的文艺活动,在极其艰苦的行军和战斗中,用歌声鼓舞着战友和队友们的精神。
![]() |
Con Cuong 的泰国人庆祝节日。 |
退伍回乡后,他参与了村里的文化艺术运动,担任了县文化干事,后来又担任了省文化信息中心副主任。从小,家乡的民歌、民间舞蹈、民谣,都成为滋养梁宣艺术灵魂的精神乳汁。长大后,他创作出一首首饱含山林之声的歌曲。
另外两位是音乐家陈王(Tran Vuong)和黎黄(Le Hoang),我有幸多次与他们见面。音乐家陈王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并非在昆强(Con Cuong)出生和长大,而是在南强乡(Nam Dan)——位于拉姆河(Lam river)的下游。
但他的生命仿佛为山林而生,因为他曾在义安山地师范学校教授音乐,后又担任昆强县文化厅厅长。然而,人们真正了解他的,却是那些充满山林气息的歌谣。每当人们提起陈王,总会提起他那些“毕生难忘”的歌曲,例如《昆丘之歌》、《长岸》、《坎贝之歌》、《山中之歌》、《北之歌》、《我爱你》……
![]() |
音乐家 Tran Vuong。 |
陈王的音乐易于记忆,因为歌词、旋律和节奏耳熟能详,富有意境,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他已年事已高,再也没有力气再去乡村间漫步,聆听生命的气息,但音乐家陈王依然追随故土的每一步,为乡村的繁荣昌盛而欣喜。
至于音乐家黎黄(1957年),他的灵魂似乎比他60岁的年龄还要年轻。无论婚礼、节日还是庆典,只要有他在,周围的人都会更加兴奋,在他充满激情的歌声之后,喜悦似乎也随之增加。到了这个年纪,他仍然热衷于旅行,在各个村庄留下足迹,扩大交流和聚会,以“汲取”生活的精髓。
20岁时,他离开家乡学医,后来回到昆强县医院工作。在去往各村探望病人、治疗病患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同胞依然迷信,并为此深感不安。他怀着这份担忧、热情和天赋,决定将自己的感受融入音符之中,希望以此让人们更加虔诚地信仰。
![]() |
音乐家 Le Hoang(照片:Lao Thanh Chuong)。 |
音乐家黎黄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各族人民对胡志明主席的崇敬和感激,因此,他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人民对胡志明主席的思念之情。正因如此,他创作了许多关于胡伯伯的歌曲,例如:“全村感谢胡伯伯”、“胡伯伯的话语仍在全村人的心中回响”、“胡伯伯的感谢歌”、“溪水思念胡伯伯”……
去年,昆强县发行了一张以“昆强绿林”为主题的音乐DVD,该DVD收录了音乐家梁宣、陈王和黎黄创作的一系列关于家乡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虽然是山水和生活的“片段”,却足以唤起人们对茶兰古老山川的传统与美景的回忆。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