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坠毁:中国指责俄罗斯

November 15, 2016 05:57

据《南华早报》报道,11月12日,两架中国歼-10战机空中相撞,原因是俄罗斯提供的发动机出现故障。

指责俄罗斯

《南华早报》援引上海军事专家倪乐雄的言论称,歼-10战机发生过多次事故,但原因尚未公开。这位专家认为,这些事故是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必须付出的代价。

据该专家介绍,歼-10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单引擎轻型战斗机,2005年起正式在中国空军服役。

歼-10采用的是强劲的俄罗斯AL-31发动机,该发动机最初设计用于双引擎苏-27战斗机。然而,歼-10在服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与AL-31不兼容的问题。

不过,当时中国自主研发的WS-10发动机的可靠性甚至不如俄罗斯发动机。倪乐雄表示,这也是中国至今仍在使用俄罗斯发动机的原因。

Phi công Yu Xu trước khi gặp nạn.
坠机前的飞行员余旭。

据了解,11月12日的空难事故,是两架中国空军歼-10战机在空中相撞,导致其中一架飞机坠落到河北省玉田县一处田地中,造成一个深约2米的大坑。

碰撞发生时,飞机上有两名飞行员,其中 30 岁的余旭(女)死亡,她的男副驾驶设法从飞机上逃出,仅受了伤。

继续购买俄罗斯发动机

尽管中国声称俄罗斯发动机不可靠,可能是造成11月12日事故的原因,但奇怪的是,中国却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这些发动机,并将其装备到第五代战斗机歼-20上。

据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业内部人士透露,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AL-31发动机的最新改进型AL-31M,并很可能安装在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上。

加拿大防​​务杂志《汉和防务评论》援引俄罗斯土星发动机厂的消息称,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售AL-31M发动机,该发动机是AL-31F发动机的升级版。同时,莫斯科还将向北京出售和维护100台相对先进的AL-31FN发动机。

Phi đội J-10 biểu diễn của Trung Quốc.
中国歼-10飞行表演队。

中国继续进口AL-31F发动机,表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在生产WS-10国产航空发动机方面尚未取得任何进展。发动机制造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行业,需要高技术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为了达到今天的水平,俄罗斯发动机制造商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经验积累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仍在生产歼十一代战斗机,但主要集中在歼十B上。中国第三代战斗机的数量仍然不足(预计至少生产1000架歼十),因此全力投入歼十战机的生产,导致大量进口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同时,国内复合材料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也跟不上飞机生产的速度。

汉和表示,中国此前曾从乌克兰进口大量AL-31F发动机大修设备,但由于AL-31F与AL-31FN技术差异很大,大部分中国航空发动机仍需送往俄罗斯进行维修和大修。与此同时,大量歼-11B战斗机使用的是越南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的国产WS-10A“太行”发动机。

土星发动机公司特别指出,将向中国供应一款新型发动机——AL-31F-S42(又称AL-31M)。该发动机推力达13500公斤,比目前中国飞机广泛使用的AL-31FN发动机高出1000公斤。其不加力推力也比上一代发动机(8250公斤/7770公斤)高出数倍。

由于螺旋桨尺寸由905毫米增加至924毫米,AL-31M发动机的重量也比AL-31F(1,520/1,490公斤)大,发动机的寿命也与AL-31F相当,为4,000飞行小时,但油耗却低于老款发动机。

目前,AL-31M主要装配在俄罗斯空军的苏-27系列最新版本、苏-27SM多用途战斗机和苏-34轰炸机上。

据 Baodatviet 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