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颂歌《平安夜》:200年来依然大受欢迎

December 25, 2016 11:46

《平安夜》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圣诞颂歌之一,发行于近两个世纪前。至今,《平安夜》依然广受欢迎。

《平安夜》荣登圣诞歌曲榜首。对全世界数百万人来说,《平安夜》是圣诞精神的象征。《平安夜》的歌词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因为它带来了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以及圣诞树周围温馨的氛围。《平安夜》已在全球300多种语言和方言中引起共鸣。

教堂里的管风琴坏了。

《平安夜》的歌词原作于1816年,由奥地利传教士约瑟夫·莫尔(1792-1848)在今奥地利隆高地区的玛利亚普法尔小村用德语写成。莫尔对社会问题尤为关注。1817年,莫尔搬到了萨尔茨堡附近离故乡100公里的小村庄奥伯恩多夫,并带走了这首歌词。当时,这个地区主要居住着贫困的水手和木筏建造者。

Tác giả ca khúc Silent Night, Franz Xaver Gruber (phải) và Joseph Mohr
《平安夜》歌曲作者 Franz Xaver Gruber(右)和 Joseph Mohr


搬到那里后,莫尔结识了村里的校长兼管风琴师弗朗茨·泽维尔·格鲁伯(1787-1863)。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意识到彼此会是一对良缘。那年圣诞节前夕,他们发现教堂的管风琴坏了。这便是圣诞颂歌《平安夜》的由来。

1818 年 12 月 24 日,传教士约瑟夫·莫尔 (Josef Mohr) 向管风琴师弗朗茨·格鲁伯 (Franz Gruber) 转发了一首诗,建议创作适合双人独唱并由吉他伴奏的音乐,而无需合唱团。

1818年12月24日晚,格鲁伯创作的新歌在朴素的圣诞氛围中,通过两位作者的亲身演绎,回荡在了这首朴素的圣诞歌曲中。莫尔演唱男高音,格鲁伯演唱低音,两人都演奏吉他。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首演中,他们演唱了全部6个小节,而不仅仅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3个小节。

然而,在它以《平安夜》为名成为一首深受世界各地喜爱的圣诞颂歌之前,这首歌曾一度被遗忘。当时,教堂的管风琴坏了,直到六年后,也就是1825年,一位钢琴工匠被请去修理管风琴时才重新发现了它,并将乐谱带回了蒂罗尔的家乡。

但有资料称,这首歌是国际著名歌手莱纳一家(来自蒂罗尔州)于1822年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面前演唱的。

不胫而走

1832年左右,《平安夜》在莱比锡公开演出,并迅速传开。在柏林,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每年都会邀请教堂唱诗班到他的宫殿演唱这首歌。

1854年,皇家管弦乐团将《平安夜》纳入其保留曲目。《平安夜》成为圣诞节家庭的最爱,也是教堂礼拜的固定曲目。可惜的是,其作者约瑟夫·莫尔未能亲眼见证这部作品的辉煌。他于1848年去世。

《平安夜》随后传遍世界各地,并诞生了第一批外国版本。1873年,它以萨尔茨堡合唱团的名义传入美国;1891年,它又传到了英国、瑞典和印度。随后,传教士将这首圣诞颂歌带到了东非、新西兰和南美洲。

根据 TT&VH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