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大海,大海就会善待你

DNUM_BGZABZCABH 09:16

(Baonghean)——十二月的一个早晨,我踏上了琼芳县拉昆渔港。一年的最后几天似乎并没有对河口居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他们几百年来一直与大海为伴。

我努力挤着脚,挤过汗涔涔的背脊,亲眼目睹渔民们经过长途捕捞后刚刚打捞上岸的金枪鱼、石斑鱼和沙丁鱼。在渔港狭小的空间里,很难分辨谁是船主,谁是商人。每当一条重达一百公斤的金枪鱼从甲板上的滑梯上滑下来,大家都会争相抢购。

Một góc Cảng cá lạch Cờn thuộc địa bàn phường Quỳnh Phương (TX. Hoàng Mai).
Quynh Phuong 区(Hoang Mai 镇)Lach Con 渔港的一角。

黄梅市琼芳坊渔业推广官员杜如丹先生凑到我耳边说:“捕捞的海鲜一到就卖光了,根本不够吃。”然而,来这里之前,我以为自2016年上半年中部沿海地区发生环境事件以来,开发捕捞活动以及渔民的生活已经逐渐减少。

刚离开拉康村,杜如丹先生补充道:“福尔摩莎事件对渔民影响不大,但持续时间很短。而且,琼芳村的渔场也不受该事件的影响。” 杜如丹先生没有向客人们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是带我去拜访了琼芳坊鸿泰小区被称为“海狼”的黄文仑先生的家人。

他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男子,身材魁梧,嗓音低沉,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对大海的熟悉。栾先生出生于1957年,是这个乡村少数年过六十仍出海的人之一。他说,自己从13岁就开始出海,体验了各种航海职业。从拖网捕鱼、鱿鱼捕捞、鲻鱼捕捞、鲻鱼捕捞到围网捕鱼、拖网捕鱼;从溪口捕鱼、近岸捕鱼到远洋捕鱼……

这个男人似乎具备了所有海上渔夫的特质:吃苦耐劳,经历过风险,经历过失败,以及历经风雨后简单的快乐。为了证明这一点,栾先生讲述了近33年前的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忆。

Ông Hoàng Công Luận
鸿泰区块黄公銮先生(左)介绍疏刺网捕鱼。

1984年底正值渔季,黄文仑先生和船友阮文辞驾着竹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经过近一天的时间,他们捕捞到约50公斤花鱼和鲱鱼,正准备靠岸。就在他们距离大陆7海里的地方,突然刮起了暴风雨。一阵旋风袭来,桅杆像草叶一样被折断,整艘竹筏被掀到空中,两人被抛入海中。在汹涌的海浪中,他们根本无法靠近。

这次命运多舛的旅程,也让Tich先生永远沉入了深海。比起朋友,Luan先生幸运得多,他紧紧抓住桅杆,漂流了三天两夜,最终在河静省石河县的Cua Sot海获救。Luan先生被石河县的渔民Nguyen Van Hau夫妇(也叫Hau Ham)救了出来。后来,Luan先生成了这个充满爱心的渔民家庭的养子。

死而复生后,人们以为栾先生会告别海上生涯。但他没有,他决定重操旧业,以此缅怀挚友,回报生命。为此,栾先生多年来改变了许多捕鱼方式。直到2000年以后,小网拖网捕鱼开始传入琼方,栾先生才成为最早采用这种捕鱼模式的人之一。他从渔船上借钱,建造了一艘载重量为380吨的新拖网渔船,并购买了两张价值14亿越南盾的新渔网。

Nhưng phụ nữ
来自 Hong Thai 和 Quynh Phuong 街区的妇女正在编织和修补渔网。

这些渔具总价值超过20亿越南盾。船上有15名渔民。“与义安渔民常用的捕鱼方式不同,我们的开放式拖网捕鱼只捕捞底层鱼类,距离海岸约100海里。捕捞的海鲜也都是特色产品,比如金枪鱼、石斑鱼等等。”——黄文仑先生分享道。这正是阮如丹先生从一开始就想向我解释的,琼芳海鲜公司并未受到福尔摩莎事件的影响。

杜如丹先生似乎对“老海狼”的故事颇为满意,黄文仑先生则带我去了他家的大院子,院子里叠放着400多张渔网。他说道:“每张散网长7.5至9海里,相当于13.5至16.6公里,高2米。散网捕鱼是一种底层捕鱼方式,每艘渔船上都配备了鱼探仪。与需要强光照射才能捕鱼、并且只能在阴历之后的黑暗日子里进行的围网捕鱼不同,散网捕鱼可以顺着洋流捕鱼。”

Danh先生补充道:“如果有人了解潮汐历,就会知道每月的‘出生潮’。因此,除了二月和八月有3次出生潮(新潮)外,其余10个月,每个月都有两次出生潮,间隔14天。根据出生潮历,渔民会根据海流情况撒网。通常,每次出生潮,渔民会有4-5天的捕捞时间。一张9海里的网,通常会根据渔点渔场的浅浅程度,分成3段(或更多)。

渔网通常水平投放,随水流漂流。由于铅块和浮标系统离水底约1.5米,各种鱼类都能被网住并缠住。这种捕鱼方法让琼芳海域的渔民们声名远扬。尤其是黄文仑先生家的渔船,每次出海平均能捕捞1.5至3吨鱼,产值达2亿至4.5亿越南盾。渔民们的人均年收入超过1亿越南盾。

Tham
黄公銮一家是琼芳坊典型的海鲜渔民之一。

不仅黄文仑先生一家,琼芳坊目前共有近600艘渔船从事海产品开发和捕捞。其中,182艘渔船的载重量在90至400立方码(CV)之间,13艘渔船的载重量在400立方码(CV)以上。载重量超过90立方码(CV)的渔船大多使用小型拖网在近海捕捞。

开放式拖网捕鱼的渔获量不高,平均每次出海仅能捕捞1.5至3吨鱼。然而,海鲜的价值却比其他捕鱼方式高出许多倍。例如,每公斤金枪鱼(包括鲭鱼、鲹鱼等)的价格为12万至15万越南盾;鱼类(包括鲐鱼、鲈鱼和鲹鱼)的价格为每公斤6万越南盾。因此,尽管渔获量不高,但琼芳渔民仍然凭借优质的海鲜“胜出”。

或许只有渔民才能真正体会到航海职业的艰辛、艰辛和诸多风险。但正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职业,人们生于海,死于海。正如鸿泰区渔船船长裴忠清的妻子潘氏惠女士所说:“父子夫妻热爱大海,大海也善待他们。” 正是因为“大海的善待”,惠女士一家才得以建造一艘价值近20亿越南盾的拖网渔船,秋冬季节捕捞鱿鱼,春夏季节用红网捕鱼。这艘110马力的渔船多年来帮助14户渔民过上了舒适富足的生活。

或许正是得益于“海水治理”,从第一个渔业合作社“Quyet Tien”到如今,琼芳坊已成立了9个渔业协会,下设33个合作小组,致力于开发和捕捞鱼类。2016年,琼芳坊的渔获量达14250吨,产值近3090亿越南盾。其中,琼芳坊的海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出口率占当地海产品总产值的65%。因此,琼芳坊的海产品品质不仅在义安省名列前茅,而且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返回拉赫孔湖的路上,我们遇到几十个妇女三五成群地在狭窄的道路上织网、补网。沿海妇女们独自一人时格外安静,而成群结队时却异常热闹。一位妇女停下织网,叽叽喳喳地说:“你回来的时候,网又松又乱。我丈夫躲避海浪,中午很晚才回家。”她们尖锐的笑声震得网子摇晃,笑声仿佛与洒在她们红润脸颊上的阳光融为一体。新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在装着鱿鱼的弧形托盘上敲击节奏。

刀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