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商品“伪装”为韩国和日本商品而蒙受损失
工贸部竞争管理司表示,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需警惕一些商家将中国商品打成韩国、美国或日本商品进行销售。
在越南,过去5年,网购日益流行。电商平台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和灵活的支付方式,让消费者能够快速便捷地在线购物。
但根据工贸部竞争管理司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的投诉数据,网络购物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相当频繁。
![]() |
网上购物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
典型举报投诉问题包括:发错产品、产品规格与网站宣传不符、发货慢、缺少促销品、产品损坏不退回、标价错误(一般标出很便宜的价格然后取消消费者订单)、优惠券有效期内却无法使用、没有发票……尤其是存在产地伪造的情况,产品没有标签/标签上写明是中国制造,但广告宣传是韩国、美国或日本产品。
上述投诉之所以依然存在,是因为消费者未能获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消费者的权利之一是:“获得关于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的组织和个人、商品和服务交易内容、商品来源和来源的准确、完整的信息”。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的组织和个人欺骗或混淆消费者的情况。
![]()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购物方式也存在诸多风险,消费者需要树立自己的“安全壁垒”,避免上当受骗。 |
为了真正从网上购物中获益,消费者需要仔细研究和了解这种购物方式。消费者可以参考竞争管理部门的以下说明:
- 您应该从信誉良好、有经营许可、联系信息清晰(地址、电话号码、税号......)的网站购买产品。
- 仔细阅读网站的条款和条件,特别是有关保修、退货、退款和交付的条款和条件。
-购买前仔细研究产品/服务: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例如:来源、特点、产品/服务的评论,以避免购买劣质产品/服务。
- 警惕陌生网站的信息请求,例如:姓名、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地址、爱好、病史……这些网站可能利用消费者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给消费者带来麻烦,甚至窃取消费者的财务信息。
- 警惕那些以极低的价格或大型促销活动宣传产品/服务,并要求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分享计划的陌生网站/社交媒体账户。
- 警惕关于赢得公司产品代金券的广告,根据广告,代金券的价值通常低于产品本身的价值,消费者需要额外支付金额。然而,在收到产品时,产品的价值往往低于消费者花费的金额。同样,也要警惕关于中奖的广告,因为消费者必须支付税费才能收到产品。
T.Huong/Tin Tuc 报纸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