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和食用绿色蔬菜的19个严重错误
据营养学家介绍,绿色蔬菜以及水果蔬菜提供人体发育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然而,由于一些不科学的蔬菜处理习惯,厨师在烹饪过程中会损失很多营养成分。
1. 长期储存的绿色蔬菜
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尤其是上班族,往往一周只去一次菜市场,买来各种食材蔬菜“囤”在冰箱里。这样做当然很方便,也能节省时间,却殊不知,青菜放得越久,营养成分的损失就越多。
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菠菜、芥菜等蔬菜,在20摄氏度下放置1天,维生素C就会损失84%。如果需要“储存”,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2. 烹饪时间太长
蔬菜中的维生素非常“敏感”,如果长时间用小火烹煮,很容易分解。因此,营养师建议,蔬菜的烹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用大火烹煮,并且不要加太多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 |
3.切好蔬菜后不要立即煮。
蔬菜中的维生素大部分处于“挥发性”状态,因此,蔬菜切好后,如果不立即煮熟,而是放置较长时间,其中的维生素大部分都会被氧化。
4.摘掉蔬菜叶子
有些家庭主妇在加工空心菜、黄麻等时,有摘掉叶子的习惯……这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浪费,因为叶子、茎和柄中的维生素含量是相同的。
5. 只吃果肉,丢弃果汁。
炒菜的时候,蔬菜里的营养成分大部分都“溶解”到水里了,不喝的话太可惜了。
6. 烹饪前将蔬菜焯一下以确保安全
越南果蔬研究院蔬菜香料部阮美灵研究员表示,为了确保食用时卫生和色泽美观,在烹饪前清洗和焯水蔬菜的习惯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浪费的。这种焯水方法不仅会降低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还会破坏蔬菜中有助于抗癌的物质。
7.洗3遍蔬菜就干净了。
![]() |
河内理工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食品技术-收获后系潘青心博士表示:如果你认为只要采摘干净的蔬菜,在盆里冲洗3遍,就能去除蔬菜和水果中的所有污垢和细菌,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使用那种清洗方法,很难去除所有污垢、杂质(例如泥土、垃圾、寄生虫或微生物)以及化学化合物(例如杀虫剂、植物保护药物……),这些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8.先切菜,再洗菜。
切蔬菜前最好先洗干净,这样可以确保维生素的完整性。研究表明,蔬菜中的维生素通常以液态形式存在,所以如果你先切蔬菜再洗,就会不小心“洗掉”大量的维生素。
9. 将所有蔬菜去皮
很多人以为蔬菜皮是经常接触脏土的部分,所以应该剥掉。然而,营养学家指出,有些新鲜蔬菜的皮比茎叶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比如南瓜、萝卜、胡萝卜、茄子……因此,建议家庭主妇们,除了皮硬、煮不烂的蔬菜外,不要把蔬菜皮全部剥掉,只需在烹饪前彻底清洗即可。
10. 用小火翻炒蔬菜
维生素C和B1都“怕”热,所以炒菜的时候,不要用小火,要用大火。另外,在蔬菜里加一点醋,有助于保留更多的维生素。
有些蔬菜更适合生吃,例如黄瓜、西红柿和生菜。
11. 烹饪后不要立即食用
关火后再浸泡蔬菜的习惯,会导致大量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菜做好后应立即食用。
12. 经常吃沙拉和生蔬菜
沙拉是未经高温烹制的蔬菜菜肴,如果农药残留过高,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因此,食用沙拉或生吃蔬菜时,最好选择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或有机蔬菜,同时注意不要食用过量。
13.饭前吃西红柿
西红柿应在饭后吃,这样可以使胃酸与食物结合,降低胃酸浓度,避免胃压增高导致胃扩张,容易引起胃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14. 将蘑菇洗净或浸泡在水中
香菇含有麦角固醇,经阳光照射后会转化为维生素D。然而,如果食用前清洗过彻底或浸泡时间过长,其营养价值就会流失。
煮香菇时不能用铁锅或铜锅,以免营养成分流失。
15. 吃生苦瓜
苦瓜中含有的苦味草酸会阻碍食物中钙的吸收。因此,食用苦瓜前,一定要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草酸。尤其需要大量补充钙质的幼儿,不宜过量食用苦瓜。
16.吃太多菠菜
菠菜含有大量草酸,不宜过量食用。草酸在体内会与钙、锌结合生成草酸钙和二水草酸锌,不易吸收和排出,影响肠道对钙、锌的吸收,易造成儿童缺钙、缺锌,导致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还会影响大脑发育。
![]() |
17. 多吃生豆芽
豆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食用时必须煮熟。如果生吃,切勿食用过多。生豆芽吃多了容易引起恶心、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
18. 把煮熟的韭菜储存起来,留到第二天吃
韭菜隔夜会中毒。最好煮熟后立即食用,不要存放太久。如果放置时间过长,韭菜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导致中毒。此外,消化能力较差的儿童不宜食用韭菜。
19. 蔬菜煮得太熟
加工绿叶蔬菜时,不要煮得太久。否则硝酸盐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容易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尤其冷冻蔬菜更不宜煮太久,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成分。
据VNN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