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料:农业疲于奔命,政府“踢皮球”

June 28, 2017 19:35

法律规定化肥生产是有条件的经营,但该领域管理依然混乱,假肥料泛滥……

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猖獗。近期,多农省已记录到多起农民使用假冒伪劣肥料的案例。然而,当人们向地方当局或相关机构举报时,“责任球”却被踢向了另一边。

phan bon gia tran lan nong nghiep kiet que dun day trach nhiem hinh 1
多年来,化肥市场一直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图片来源:KT)

事实上,多农省近期已出现多起劣质肥料事件。除了三生义投资发展股份公司旗下“COMPOST TSN”品牌的假肥料事件外,多克隆县和克龙县也发生了导致数百公顷胡椒田被假肥料毒死的事件。

如果说最近一批劣质肥料是掺有垃圾和塑料废料的生物肥料,那么之前很多假肥料则是价格高得多的氮磷钾复合肥。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常迹象,例如肥料结块,颜色像石灰一样呈白色,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他们仍然继续使用,结果不仅损失了金钱,还毁掉了菜园。

此外,事件发生时,民众也曾向有关部门举报处理,但结果却不如预期。就最新一起案件而言,当局已一个月未予回应。以往的案件中,逾期已达四个月。该部门将责任推卸给其他机构。

民众向当局举报假化肥事件,以及农业部和化肥公司近期拖延期限的行为,都表明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当事件发生时,公司可能会试图拖延,以便找到一个合适的、“客观的”理由,以便能够回应民众和主管部门。

许多人甚至强烈断言,在化肥行业,存在着集团利益,甚至执法力量的包庇,参与帮助不诚实的商人。

在责任追究问题上,各省市的工贸厅负责管理90%的无机肥料,农业和农村发展厅负责管理10%的有机肥料和其他类型的肥料。然而,一旦发现肥料生产企业有违规迹象,当局仍然不知道该将责任归咎于谁。

目前,法律规定化肥生产属于有条件经营,但该领域的管理仍然混乱,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连质量控制机构都得不到信任。任何农民如果希望检测结果准确,都必须撕掉肥料标签,不告知检测机构肥料样品的采集地点、产地以及检测目的……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西原地区的农民最近陷入困境,因为胡椒价格暴跌,一些地方因南瓜作物欠债,但肥料和农资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上涨,导致农民陷入困境。农民需要成为精明的消费者,选择、咨询并信赖市场上信誉良好的肥料。如果使用大量不明肥料,必须自行取样检测,而有些农民仍然这样做,即撕掉标签,不向检测机构告知相关内容,以免被利益勾结,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此外,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对农民更加负责,对违规行为必须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才能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如果一切不依法严格处理,民众将不再信任政府,从而导致国家治理出现严重后果。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