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僧侣被捕后引起震惊

July 27, 2017 09:15

拥有巨额财富并与多名女性有染的僧侣维拉蓬·苏克普尔(Wirapol Sukphol)的颓废生活不仅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也引发了人们对泰国宗教危机的质疑。

Nhà sư Wirapol Sukphol ngồi trên máy bay riêng với kính và túi hàng hiệu (Ảnh: BBC)
僧侣维拉蓬·苏克福尔(Wirapol Sukphol)戴着名牌眼镜,拎着包,坐在私人飞机上。图片来源:BBC

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

2013年,一段僧侣维拉蓬·苏克普尔和其他僧侣坐在私人飞机上,身上佩戴着奢华饰品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引发泰国舆论“动荡”。

泰国特别调查局(DSI)随后的调查揭露了僧侣维拉蓬(Wirapol)的奢靡生活。他们在苏克普尔(Sukphol)的10个银行账户中发现了至少2亿泰铢(约合600万美元)的存款,以及22辆奔驰汽车。

37岁的维拉蓬在美国南加州建造了一座豪宅,在泰国乌汶府也拥有一栋装修奢华的大房子。这位僧人还在曼谷大皇宫里建造了一尊著名的玉佛像的巨型复制品,他声称这尊复制品重达九吨黄金。

调查局还掌握了维拉波尔与多名女性有关系的证据,其中一名女性透露,在她 15 岁时,维拉波尔就与她生了一个孩子。

维拉波尔逃往美国,泰国当局历时四年才于上周完成引渡程序。然而,维拉波尔否认了所有欺诈、洗钱和强奸指控。

原因何在?

Wirapol Sukphol chụp ảnh bên cạnh chiếc Mercedez Benz sang trọng (Ảnh: Dailymail)
维拉波尔·苏克福尔(Wirapol Sukphol)在一辆豪华奔驰车旁拍照。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维拉蓬一案引发了诸多质疑。一位僧人怎能年纪轻轻就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一位僧人怎能如此目无法纪,违反泰国佛教的诸多戒律?根据佛教戒律,僧人甚至不能接触金钱,性更是禁忌。

然而僧侣腐败的情况在泰国并不稀奇,现代生活的诱惑,造就了僧侣们异常富有、沉迷于毒品、狂欢作乐、男女通奸,甚至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

此外,一些寺庙还通过宣扬超自然力量来吸引信徒。这源于泰国现代生活的两个方面:城市居民渴望精神寄托,因为他们不再与传统的村庄保持联系;以及人们相信向神圣的寺庙供奉祭品会带来成功和物质财富。

维拉蓬似乎抓住了这一趋势。21世纪初,他来到贫困的西萨格省,在班扬村(Ban Yang)划拨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座寺庙。但据村长伊蒂蓬·农塔(Ittipol Nontha)说,由于当地太穷,很少有人去那里。

该僧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出售护身符,并建造了玉佛的复制品,以吸引其他地区的信徒。

维拉波尔的追随者被他优雅的外表和温暖的声音所吸引,并相信维拉波尔拥有超自然力量,例如能够在水上行走和与神灵交流的能力。

维拉蓬对当地权贵非常慷慨。他购买了许多汽车作为礼物送给僧侣和官员。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即使在今天,维拉蓬仍然拥有支持者。

政府干预

Wirapol bị cảnh sát Thái Lan thẩm vấn (Ảnh: AFP)
维拉蓬接受泰国警方讯问。 图片来源:法新社

一系列丑闻爆发后,许多人公开表示泰国佛教正面临危机。近年来,出家僧侣的数量急剧下降,许多乡村小寺庙在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难以生存。

僧伽理事会名义上负责管理泰国僧伽,但其主要由年长的僧侣组成,多年来效率低下。国家佛教办公室也负责监督宗教事务,但一直受到领导层变动和财务违规指控的困扰。

泰国政府现已颁布一项法律,要求寺庙公开财务记录。这些寺庙每年收到的捐款高达30至40亿美元。此外,还有传言称,政府将为僧侣发放电子卡,以确保腐败僧侣无法被重新任命。

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泰国佛教的发展方式。在过去的150年里,佛教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曼谷的苦行僧派(Thammayut)严格遵守与物质世界分离的戒律。而各府的摩诃尼凯派(Mahanikai)则较为松散,僧侣们融入社区,参与乡村活动,有时甚至有意无意地破戒。

在泰国的乡村,寺庙既是学校,又是传统医疗中心,也是当地节日的举办地。人们会来寺庙寻求各种世俗事务的建议。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Wirapol bị cảnh sát dẫn độ từ Mỹ về nước hôm 19/7 để xét xử một loạt cáo buộc sau 4 năm lẩn trốn (Ảnh: Reuters)
维拉波尔在逃四年后,于7月19日从美国被引渡回国,面临一系列指控。图片:路透社

泰国宗教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泰国人的迷信,而且这种迷信已经被商业化了。

如今,僧侣们甚至会为新车或新房举行祈福仪式。甚至在泰国,寺庙里出售彩票也并不罕见。

这种迷信也延伸到了富人身上,他们愿意慷慨解囊,相信这将确保他们拥有更富裕的未来。

帕帕荣卡拉亚诺 (Phra Payom Kalayano) 是曼谷北部一座寺庙的住持,他以批评佛教商业化而闻名,他呼吁泰国人在礼拜时要更加深思熟虑。

“如今人们认为,积​​德行善的方法是向寺庙捐钱,尤其是富人。但这并不能带来善业,这只是盲目的信仰,”卡拉亚诺先生说。

据 Dan Tri 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