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谁的责任最重要?

October 29, 2017 09:37

校园暴力并非新鲜事,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无彻底解决的方案。

近期媒体报道的暴力事件表明,校园暴力的程度日益严重,不仅有学生之间打架斗殴,还有学生群殴,甚至家长在校园内殴打学生和老师。这些事件已经并将继续警示我们,学校、家长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缺失令人担忧。

校园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图片说明

近期,社交媒体上不断出现高平、宣光、河内、海防等地学生在教室或校外发生打架斗殴的视频。这些视频中,不仅有两名学生试图化解冲突,更有一群学生冲上前去,对学生的身体、头部进行拳打脚踢,甚至用棍棒进行野蛮殴打,使受害者无力反抗。

许多事件就发生在教室里,许多学生目睹、拍摄并发布到社交网络上。最近,宣光省一名12年级学生在学校被一名学生和一名年轻男子殴打致死。不仅学生打架,在义安省和海防市,还发生了家长进入学校殴打学生和老师,导致学生和老师入院的事件。观看这些视频,许多人不禁为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状况感到惋惜,这种暴力事件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河内东英郡金鲁中学的学生阮明芳说:“在网上看到校园暴力,看到几个朋友互相殴打,我真的很担心,也很难过。被打的人身心都会感到痛苦,尤其是在上学的时候。”

Vụ việc phụ huynh đánh học sinh và hiệu trưởng xảy ra tại trường Tiểu học Đỉnh Sơn - Anh Sơn. Ảnh tư liệu
家长殴打学生和校长的事件发生在丁山小学(安山校区)。图片:档案馆

学龄儿童暴力事件,无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日益频繁和严重,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带来了不安全感。任何人都很难知道他们的孩子每天上学时是否遭受了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以任何理由互相打架、持枪袭击。家长、老师和学校只有在视频被上传到互联网后才知道此事。

乂安省教育培训厅办公室主任阮仲黄表示:“当学生发生违反师德的事件时,我们认为首要责任在于教师,他们没有尽到责任。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两三年前可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前几年,打架事件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但最近,女生之间也发生了打架事件,而且通常都是高三学生。我们认为,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我们必须保持敏感度,并及时对发生的事件提出建议,以避免事件发生时造成更大的后果。”

从社会角度来看,学龄儿童暴力并非新鲜事,但由于事件性质的加剧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校园暴力比以往更加“火爆”。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支持下,校园暴力不再仅仅是学生的扰乱秩序行为、冲突、打架等解决冲突的方式,而已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朝着负面方向发展的社会现象。

河内师范大学讲师武秋香女士认为,学龄儿童暴力现象增多,是因为社会暴力事件增多。“人们的法律意识太淡薄了。大家不在乎自己打人是不是违法,只是因为喜欢就去打。人们不会主动去解决矛盾,只想着报复,为自己讨回公道。只要有人瞪着他们,或者有什么事冒犯了他们,他们就会立刻摆出一副强势的样子,觉得有必要讨回公道。即使父母看到孩子腿上或胳膊上有个小擦伤,他们也只想着为孩子讨回公道,而不是去思考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

从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互相言语攻击、武力攻击,到对违反规定的学生给予降级、停学一段时间、开除学籍等纪律处分……无论对受害者还是犯错的学生,都会留下难以预料的长期后果。

很多经常殴打朋友的学生很容易成为青少年罪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只有当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方面不再互相指责,正确认识校园暴力的现状,协同教育,调整学生行为,才有可能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据VOV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