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10省”提案:易“分化”
国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阮士勇分析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合并省份减少到10个省份是好事,而“分省并不坏”的证据却非常明确和切实可行。
![]() |
阮士勇博士曾任国会办公室副主任。 |
- 本次会议上讨论行政改革时,有意见建议进行合并,将省份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0个左右。您对此有何看法?
- 事实上,历史上我们曾经合并过省份,当时全国只有40个省。但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好,“合并”后的省份无法整合,因为管理如此大的区域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分开了。
现在谈到合并与分离,要回答是否合并的问题,我们需要证据。最近,我们掌握的宝贵证据是,合并过程并不顺利,导致合并后各省发展停滞,其管理能力或文化传统……无法调和。例如,义安省和河静省虽然距离很近,但仍然无法解决。当时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义安省和河静省的领导人无法权衡和平衡许多问题,最终导致僵局。
各省分离后,似乎发展得更好了。所以,我们有证据表明,各省分离本身并不坏,而现在谈论合并,却没有证据表明合并是好事。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联系,帮助一个人管理更大的区域,您不这么认为吗?
- 时间管理也可能更容易,领导者无需深入基层,只需使用其他可行的工具即可。因此,考虑引入新政策也是有依据的。我听到的另一个论点是关于当前总体经济趋势的:经济空间越大,经济效率越高。这也可以作为另一个论点。
但这么想的话,你也要考虑平衡一下自己会遇到的困难,看看哪一方更大。
首先,构成一个行政区域边界的框架,不仅仅是土地面积和人口的机械层面,还包括传统、文化、人民凝聚力以及地区间差异的框架。过去我们不得不划分省份的原因也源于此。在一个居住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会使管理更容易,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相同的声音更容易相互理解,或者说,共同的观点、共同的习惯、共同的标准更容易共享。
但计算表明,人口不足80万且仍保留管理机构的省份相当浪费。如果我们像那样实施“精简10省”,数千名官员和公务员将被精简,从而节省数千亿越南盾的经常性开支。此外,合并后,公共资产的使用也将节省巨额开支。
- 我看到一个客观现实:无论合并后的地方愿不愿意,很容易形成两派。比如河西并入河内,现实情况是,总会有“老河内派”和“老河西派”的存在,人们需要权衡利弊。如果河内人占据了这一位置,河西人就必须被放在另一个位置。而且是在首都这样容易调和的地区,其他省份的情况会变得多么复杂?
- 此外,我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缩短地理距离,但无助于提高领导者的战略水平。如何寻找和选拔能够为大地制定政策和战略的人才,并非易事。如果以前的干部连一个小省份的规划都不够格,那么现在他们又要为一个面积大一倍的省份制定发展战略,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所以您的意思是您不相信合并至少 10 个省的提议?
- 缺乏说服力,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所有数据分析得出确切的答案,来判断进口是否更好。我们应该学会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必须进行分析,看看收益和损失哪个更大,然后再做决定。
- 也有人说,保留多个小省份是体制分裂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领导人愿意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而谦卑自己,省份合并就可以实现。问题是,每个领导人都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和自己的地盘吗?
- 那就不一样了。如果体制上存在划分,那么保持小区域会缩小划分,但如果合并成大区域,划分就会扩大,对吧?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审视是否存在隔离。如果市场经济强劲发展,那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市场会自行克服这一障碍,而那些持有划分意识形态的人将会失败。
比如平阳,一个面积如此之小却发展如此迅速的省份,不妨尝试建立一个单独的邦,看看能否成功。平阳的人力资源几乎全部来自北方。平阳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都在涌入。如果领导人建立一个单独的邦,他们就会立即“死掉”。
可以说,市场经济不接受分裂,即使想分裂也不可能,聪明的领导人会明白,分裂意味着……死亡。更何况,如果分裂了,产品卖给谁呢?
但确实存在“地方主义”思想的问题,即地方领导不重视国家利益,只注重自身利益,而且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时并不一致。比如,这个省有一个港口,其他省想用却很难,而这个港口应该是服务于整个地区的。
这种地方主义无法通过融合来克服,但国家有一只协调之手。事实上,融合与分离只会加剧地方主义。
谢谢你!
据 Dan Tri 称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