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妻子捐献5000两黄金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November 7, 2017 16:54

继承名门望族的黄氏明虎女士日夜操劳,为夫家事业达到罕见的巅峰做出了贡献……

包办婚姻却充满幸福

女商人黄氏明胡(1914年出生,住在河内还剑市杭道21号)是商人和博学的儒家学者黄道芳的女儿。

郑詹政先生(商人郑文波和黄氏明浩的第六个儿子)在接受越南网采访时透露,黄氏明浩女士年轻时与河内许多古代年轻女性一样,经常戴着围巾、穿着长袍和木屐。

她皮肤白皙,鼻梁高挺,容貌姣好。许多年轻男子都被她吸引,其中大多数都是河内名门望族的子弟。

18岁时,黄氏明湖与郑文波结婚,父母给她在Hang Ngang 48号给了她一栋单独的房子,并继承了Phuc Loi丝绸贸易生意。

郑根政先生说:“我的祖父母挑选女婿的标准非常严格。他们希望女婿要有德才兼备,并且社会地位与我相等。我的父亲郑文波是郑家的富户,拥有著名的福利品牌。他的房子就在杭岸街,离我母亲在杭岛街的房子只有一百多米。我父母两家也是多年的挚友。1932年,我母亲18岁时结婚。”

“我母亲告诉我,她成年后也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但当她父母安排她嫁给我父亲时,她还是默默地点了头。那是一桩包办婚姻,但这么多年他们一起生活,我从未见过他们说过狠话。” Chinh先生补充道。

“过去,男人有五妻七妾。我父亲英俊潇洒,学识渊博,又出身富裕家庭,所以很多女人都暗自羡慕他。但这些年来,我和母亲一起生了七个孩子,父亲从未对她做过任何亏待她的事情。”陈先生肯定地说。

据陈先生说,他的父亲出身富裕家庭,即使有了妻儿,仍偶尔沉迷于外面的娱乐活动。他喜欢下棋、打麻将。很多时候,父亲沉迷其中,母亲也恼火不已。她没有严厉斥责他,只是“冷战”似的,什么也不说,这让他父亲非常担心。

巨额财富和对国家的巨大贡献

黄氏明湖女士继承了位于Hang Ngang路7号的Phuc Loi布料品牌,初始资本为3万越南盾,凭借与生俱来的才华,她与丈夫一起孜孜不倦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他们的婚姻生活如此平静,但更让很多人敬佩郑文波和黄氏明浩这对商业夫妇的是他们的经营能力,将福利丝绸产业和品牌推向了罕见的巅峰。

郑金政先生说:“父母亲很辛苦,辛苦了一天,大家都吃饱饭休息了,父母亲还在忙着处理订单。节假日大家都有空,但春节期间,我们家有30口人没日没夜地工作。”

我的父母最初在安沛、老街等地从事国内业务,后来拓展到国外市场。他们与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做生意。我的母亲精明干练,能够掌控交易;我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法语),还担任过我的翻译。

据 Chinh 先生说,当时他的父母都在做生意,家里的丝绸仓库高如山,仆人们总是忙着为家人和丝绸贸易服务。

他们非常富有:“我父母有车,去哪儿都开。家里有佣人,每个孩子都有保姆照顾他们的吃饭和睡觉。” Chinh 先生说。

虽然他们有能力吃好、穿好,享受当代社会的奢华生活方式,但这对商人夫妇始终坚信:“如果你卖出 10 越南盾,就留下 7 越南盾,帮助穷人,做好事。”

1945年饥荒时,商人夫妇也及时带钱赈济百姓,买了1000张粥票,分发给饥民,许多人因此死里逃生。

随后,响应政府1945年推出的“黄金周”,商人郑文波和黄氏明湖家族捐献了5147两黄金,而当时国库仅有120万枚印度支那硬币,大部分已破损无法使用。

此外,商人郑文波夫妇也是“黄金周”活动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号召商界和民众捐赠2000万印度支那皮阿斯特和370公斤黄金。

郑金政先生还说:“我母亲曾告诉我,1956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她到丁榜-朱罗村去,看到自己穿着暖和的毛衣,孩子们却只穿着单薄的衣服,赤身裸体,嘴唇冻得发紫。她决定回家缝制衣服送给孩子们。”

在家庭中,富商夫妇也让仆人们尊敬爱戴他们。很多富裕家庭对待仆人非常严格,但富商郑文波夫妇却从不大声斥责仆人。

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到了年底,商人郑文波夫妇除了发工资外,还会额外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因此,在这个富裕家庭的店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佣人贪污钱财、偷布料卖东西的情况。

响应胡志明主席的号召,郑文波先生(河内)家族捐献了5147两黄金,帮助新政府解决八月革命后的财政困难。

1945年“黄金周”期间向国家捐赠黄金5147两的越南企业家郑文波之妻黄氏明湖女士,于11月5日晚11点20分在河内市黄耀街的家中逝世,享年104岁。

据越南网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