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丛林后,丹莱人懂得了如何使用犁。
(Baonghean.vn)- 离开古老的森林,丹莱人生活Thach Ngan 公社(Con Cuong - Nghe An)逐渐适应新生活……安置区很多户人家都用上了拖拉机耕作。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在溪康(蒙山乡)的最后一夜,几乎无人入睡,风雨交加,雾霭弥漫,我们辗转反侧。第二天清晨,我们告别了世世代代依恋的山林、村庄和溪流,按照丹莱族保护发展项目,迁居到石岸乡。
他们带来的行李并不多,因为丹莱人一直以来都过着一种临时性的生活,食物和住所完全依赖于山林和河流。当船只启动引擎,顺着江水顺流而下时,每个人都惋惜地回首……
![]() |
铜江县(Con Cuong)Thach Ngan乡Thach Son村安置区一角。图片:Cong Khang |
在前往新家园的路上,每个人都心存担忧,因为他们一生都生活在普马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那里都是原始森林,饥饿的人们跑进森林,跑到有食物的溪流边,砍树盖房,生活几乎完全是狩猎采集的形式。如今搬到新的土地上,生活条件完全不同,为了温饱,他们必须非常辛苦地劳作,更不用说还要按照技术流程进行生产。
遇到熟人,村长拉光荣诚恳地说道:“说实话,没什么大变化,因为10年不算长,生活还是乱糟糟的,很艰难。现在村里贫困户还有53/54户,剩下的都是近贫户。但现在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了,大家都开始习惯种地种菜,种原料,建棚圈养牲畜家禽了。”
Vinh先生带领宾客们参观了村庄,穿过了两三年树龄的金合欢树丛。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长满了芦苇和野生植物。全村目前约有50公顷金合欢树,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部砍伐完毕。剩余的近40公顷林地正在被村民清理,以继续开发金合欢树种植区,预计将于2018年初完成。
![]() |
康江县(Con Cuong)Thach Ngan乡Thach Son村的荒山野岭,正逐渐被翠绿的金合欢树覆盖。图片:Cong Khang |
且不说4公顷稻田一年两熟,满足了部分粮食需求。更重要的是,人们逐渐掌握了集约化耕作技术。从去森林砍伐木材盖房卖钱谋生,到清理田地、挖坑播种,石山县丹莱族人如今有了植树造林、集约化种植水稻的意识,这无疑是意识上的一大进步。
除了农业,石山村丹莱族的畜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走访了黎氏惠(Le Thi Hue)和她丈夫的家,他们是发展畜牧业的龙头户之一。她家正在养第二批4头猪,主要食物来源是玉米糠以及各种植物和蔬菜。黎氏惠几年前开始养猪,当时她看到邻村的熟人收入很高,于是和丈夫筹集资金建造猪舍,购买了猪仔和最初的饲料。
![]() |
黎氏惠女士正在照顾自家的第二窝猪。图片:Cong Khang |
第一批养了6头猪,几个月后卖给商贩,赚了近千万越南盾的利润,夫妻俩兴奋极了。看到这一幕,村里很多户人家也纷纷效仿,如今养猪运动已初具规模。
La Van Son一家专注于养牛,因为他看到这里还有一大片丘陵地带,可以利用其中一部分种植乳草。他动用积蓄,又借了些钱,低价买了两头小奶牛饲养,等价格合适再卖掉赚钱。目前,Son家的两头牛长势良好,有望带来与日常照料相称的收入。
此外,他家还买了一辆小型拖拉机,用于耕作、培肥土地和运输农林产品,帮助人们解放劳动力。在溪康村的时候,拥有一辆拖拉机对丹莱人来说只是一个梦想,但现在除了拉万山家,石山村也有好几辆这样的拖拉机了。
![]() |
康县(Con Cuong)Thach Ngan 乡 Thach Son 村的一些农户购买了小型犁,用于农业生产。图片来源:Cong Khang |
罗光荣先生补充说,目前全村有40多户人家饲养水牛和奶牛,数量通常为1-2头。养牛的主要方式是半放牧,即将牛群放生到野山上,放生后再放回牛棚,并为其提供其他食物来源。这种养牛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食物来源,也具备了照料和监测牛群生长发育的条件。
回首过去,十年的历程并不足以给丹莱族一个重新安置的村庄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经营实践上的转变,都确认了一个合适且充满希望的方向,这非常值得称赞和鼓舞。
孔康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