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阮维能:一位“锚定在波浪上”的诗人

December 4, 2017 09:52

(巴雍)——作家阮维能(乂安文艺协会会员)出生于沿海省会门,却始终无法摆脱故乡大海的“波涛”。他的诗集名为《Neo vao con vong》(新海浪),这与其侄子诗人阮雄为他“画”的那幅“肖像”有关。

先从诗人阮雄笔下那妙笔生花的“海边人”阮维能说起:“我依偎在波涛中/一生沉醉于海,沉醉于你/海浪永不停歇/诗篇浸润着海的爱,温柔而平和/海与诗融为一体/海成为诗,诗沉醉于海,白发苍苍/曾有人背着海走在街上/蓦然惊醒:落下的棉花去哪儿了?/海人的性格像咸咸的盐/拥抱蔓延到小船/我拒绝喝酒,却又无法忍受没有朋友/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祖母和孙辈默默地疯狂着。”

Tác giả thơ
诗人阮维能

我问诗人阮雄,我还能写些什么呢?他仅用十二句话,就将阮维南描绘得如此清晰、饱满、细腻。阮雄说,见见他,写写他,阮维南先生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而我,告诉阮雄,我会做一件有点荒诞的事,那就是慢慢地“解读”他的画作……

阮维能于1944年出生于沿海村庄会门。他是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与海洋为伴。“贫穷的渔村,茅草屋顶,海浪声,暴风雨的日子,摇曳的船只,浩瀚海浪中渺小的身影,海风的咸味……”

“这一切都渗入我的胸膛,渗入我的记忆。”——阮维能一边喝着午后缓缓流淌的咖啡,一边如此倾诉。生活将静静地流淌,如果他没有早早地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梦想,他就会像家乡世世代代的人们一样,像他的父亲一样,像他的兄弟一样,成为一名渔民……

Biển Cửa Hội. Ảnh: T.L
会湾海滩。图片来源:TL

小男孩南昂以好学而闻名,他热爱读书,渴望摆脱贫困。他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不同的事情……文学作品为他打开了追寻这些梦想的道路。虽然他是省内文学系的优秀学生,但他最终还是通过了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入学考试。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海口船厂担任技术员。“最终,我还是回到了大海,回到了船上。”他笑着说道,仿佛那份喜悦的回忆还在他鱼尾纹般的眼角闪过。“虽然想做点别的,但对海浪、大海的怀念却从未消退。后来,我的愿望实现了。”

作为一名优秀干部,他被派往国内外学习经济和经济管理课程。他曾担任会门造船厂副厂长。在苏联完成为期18个月的高级经济课程后,他被任命为会门国营渔业企业(隶属于渔业部)业务副经理。

随后,他被调任义静海产进出口公司副经理。在门炉镇成立后,他先后担任综合经济部部长、农林推广中心主任。

Tác giả thơ Nguyễn Duy Năng (bìa trái) cùng các nghệ sỹ trong chuyến đi thực tế tại Phủ Quỳ. Ảnh: NVCC
诗人阮维南(封面左)与艺术家们在富贵县进行实地考察。图片来源:NVCC

在他漫长的干部和“官员”生涯中,人们或许会以为,繁琐的数字、商业计算和工作会让他忘记那位海员灵魂深处那份“梦幻”。但他却不这样认为,尽管不常接触文学,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接触文学。他读诗,写诗(虽然不多),并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工作。

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他依然记得自己在省级文学杂志《宋林》上发表的第一首诗,以及看到自己的诗时那种“颤抖”的感觉。他说,这首诗是他在海口造船厂担任干部时写的。工厂生产的每艘船,在即将完工时,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画船的“眼睛”。

画船眼的画师想必是个很善良的人。当他看到画师一丝不苟、充满爱心地完成船眼的画工时,便写下了这首“文心雕龙”般的诗句:画完船眼后/画师遐想大海/他看到五九格里的鱼儿/逆流而上,来到张开的渔网/他陶醉于十七寻深海的蔚蓝/鱼影倒映在水底/空中鸟儿叽叽喳喳/然后迅速飞向落日/……”。如果不是对大海的热爱如同波涛般热烈,当时身为技术官的阮维能不可能领悟画师每一笔画作的深意。

Tác giả thơ Nguyễn Duy Năng (thứ 3 trái sang) cùng các nghệ sỹ tại một triển lãm nghệ thuật. Ảnh: NVCC
诗人阮维能(左三)与艺术家们在艺术展上。图片:NVCC

这首诗寄到杂志社后,他收到了编辑Trieu Nguyen的回复。“我很幸运能被知识渊博、充满热情的编辑们发现和支持。那时候,只要投稿的字里行间有一丝曙光,那些文学‘守门人’们就会非常感激。他们会来鼓励、帮助,并逐字逐句地修改。正因如此,我对文学的热爱似乎越来越深厚。”——阮维能分享道。

从第一首诗到后来的诗歌和诗集,阮维能作品的主题都是大海。就连他的诗集名称都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海浪,土地之盐,停泊在海浪声中……他的诗集中多达五分之三都深深地爱着大海。阮维能诗歌的一个特点是,在他充满情感的诗篇深处,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关怀和人生观。

那些关于世事和哲理的诗句,在那些似故事似情似义的空灵诗句中闪现,比如这样的诗句:“岸上的鱼儿因为聪明而枯萎,大海里的鱼儿丰满而愚笨”(这首诗曾被选为越南义安省诗歌日的放飞曲目)。

对阮维南来说,文学给予了他太多。他得以活出善良、充满爱心、热情奔放的自我。他不忍心伤害任何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他非常害怕伤害别人。即使在自己的家庭中,他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爱得深沉,却又略带“畏惧”。

诗人阮雄说:“他家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即使在家庭经济条件还很困难的时候,祖父母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中,而他则‘肩负’着抚养孙辈的额外责任。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常常怕他们难过,常常会和他们商量报哪所学校、做什么决定……而不是用父亲的权威去指导孩子。”

阮维能本人也意识到,文学让他的生活更加“有文化”。文学不仅滋养了他的灵魂,也为他带来了“真正珍贵的”文学朋友。他是一个乐于与朋友交往的人。他对朋友总是敞开大门。即使在学生时代,即使与兄弟姐妹(抚养他、让他接受教育的人)住在一起,他也乐于邀请朋友到他家住上一整周。

成家后,他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妻子则负责招待他们一家的酒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性格温和,耐心十足。事实上,阮维能的朋友们都认为他性格直爽,脾气也略带暴躁。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常常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不喜欢周围人的奉承和虚伪,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负面情绪激怒。

他说,或许只有在诗歌面前,他才真正感到必须“低头”。他欣赏“三轮诗人”阮文方(顺化)的真挚话语:“我的生活很肮脏,只有走进诗歌才能让它干涸。” 由此,他写下了《引领母亲走进诗歌》这首诗。他希望,辛勤劳作了一生的母亲,终有一天能够进入一个庄严、洁净的地方,那就是……诗歌。

尽管阮维能的诗歌充满情感,但他的每一首诗往往都与一个故事息息相关,而且往往有着清晰的起源。他说:“我先选择诗歌的理念,再选择意义,再选择词语。” 对他来说,接触诗歌,结识文友……如同“千里寻他千里”后重逢般喜悦。

阮维能作品:

- 《波浪》(诗歌,1997年)

- 落下的棉花去哪儿了?(诗歌,1998)

- 《地球之盐》(诗歌,1999 年)

- 混合成两半(诗歌,2001年)

- 《锚定在海浪上》(诗歌,2001 年)

- 从家到巷子的漫谈(散文,2004年)

- 从乡村到城市的漫谈(随笔,2012)

- 诗歌:《软竹》、《扛着海水进城》、《肩膀》、《海上的男人与男人》……


水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