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音乐课程首次在高中阶段开设。
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评估方面有所创新,例如手谱读乐谱、身体打击乐、和声唱法……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改进,首次将器乐和合唱纳入课程。
该课程既包含综合内容(音乐理论),也包含差异化内容(乐器);既是必修科目(1至9年级),也是基于志向和职业导向的选修科目(10至12年级)。该课程具有开放式,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避免课程负担过重。
插图:Thanh Hung |
该课程注重培养审美和音乐能力,包括四个部分:音乐表达、音乐欣赏、音乐分析与评价、音乐创作与应用。
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评估方面有所创新,例如手谱读乐谱、身体打击乐、和声唱法……
节目对部分内容的名称进行了调整,例如:唱歌、读谱、音乐知识、音乐故事……
音乐专业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和发展高尚的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和探索音乐艺术,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在掌握一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具体的音乐能力,从而培养自主和自学的能力;认识音乐世界的多样性以及音乐与文化、历史、社会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形成保护和推广传统音乐价值观的意识;发挥音乐活动的潜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审美能力,表现在音乐领域如下:
音乐表达:了解如何通过唱歌、读乐谱、演奏乐器、保持节奏、移动等多种形式和风格来重现、呈现或表演音乐。
音乐欣赏:懂得欣赏和感受音乐作品或作品片段所体现的卓越价值、深刻、微妙和优美之处。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态度和情感。
音乐分析与评价:懂得运用音乐知识、技巧和思维,对音乐的表现手段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评价。
音乐创作与应用:懂得如何将音乐知识、技能和经验应用于实践,进行即兴创作和变奏,创作出优秀独特的音乐创意或作品。理解并运用音乐与历史、文化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
听音乐是音乐教育中常见的活动。
唱歌是音乐课程中常见且一致的内容,包括:校歌、越南民歌、外国歌曲、合唱。合唱内容仅在高中阶段学习。
乐器演奏内容差异化,包括:节奏演奏(一年级起)、旋律演奏(四年级起)、和声演奏(六年级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具、教学能力),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演奏身体打击乐、自制乐器、越南乐器(小鼓、宋罗安、青木琴、竹笛、笛子、月琴、当地流行乐器等)或外国乐器(口风琴、竖笛、尤克里里、口琴、吉他、键盘等)。
听音乐是音乐教育中常见的活动,包括听器乐和听有歌词的音乐。听音乐的内容和要求贯穿于各个科目,尤其是在作者与作品部分。
读谱包括以下内容:用手势读出C大调的简单乐段(从1年级开始),用乐谱读出C大调的旋律(从4年级开始),读出C大调或A小调的旋律(从6年级开始),...
音乐理论是基础性、通用性和应用性的知识,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包括以下内容:乐谱、节奏类型以及补充知识。音乐理论并非单独学习,而是融入到歌唱、乐器演奏、识谱等课程中。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体验后才能真正学习理论。这是为了克服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而做出的改变。
音乐欣赏课程内容涵盖:乐器、音乐故事、音乐作家及作品、演奏形式、音乐体裁及结构、音乐与生活。课程内容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进行安排。
插图照片。 |
该节目有额外的乐器内容。
据教育培训部课程发展司介绍,学习乐器使学习情境更加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培养音乐技能(听、唱、读乐谱)和自学、沟通、合作等能力,同时减少理论、增加实践、提高应用性。
该科目通过乐器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以有趣的方式享受音乐课,增强音乐体验,以不同于通常的唱歌方式表达情感。
很多学生不具备唱歌的能力,有的学生到了12-14岁的时候嗓子就变哑了,乐器将成为他们学习和表达自己的手段。
通过学习越南和外国乐器,学习乐器还有助于保持文化特色和国际融合。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音乐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课时及课堂特点,灵活、适度、有效地运用音乐教学过程(聆听—阅读—重现—反应—创作—演奏—分析、评价—运用)。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应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感知的学习活动:听音乐、运动、玩游戏、讲故事等。应设计融合多种内容和活动的音乐体验和发现活动。
中学阶段,重点将放在培养基本的音乐技能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感知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聆听音乐、运动、评估、分析、创作、应用等等。需要定期巩固和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高中阶段将注重提升和完善实践技能、编曲和表演能力。需要选择适合个人风格的学习活动,养成每天练习音乐的习惯,并形成审美取向和职业定位。
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长(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与现行课程一样,仍为35学时/年。新课程继承了现行课程约60%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标、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标准、教学方法……
因此,现有的音乐教师能够教授并满足新课程60%的内容和要求。未来一段时间,教师需要接受培训,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
新方案增加了乐器内容,教材编写者需要减少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时间,例如:歌曲复习、乐理、读谱。同时,应以歌唱为主轴,其他一些内容(听谱、读谱、乐器演奏、音乐知识、乐理)将围绕此主轴进行设计;确保教材中歌曲、读谱、乐器课的数量均衡、衔接性强、易于实施。
高中可以聘请讲师、艺术家来授课。
高中目前没有音乐教师,而且在高中阶段,音乐是选修课,并非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所有学校没有必要立即配备并配备足够的音乐教师。学校也可以邀请艺术学校的讲师、艺术家或中学的音乐教师来教授一些合适的内容。
教育培训部门应选择部分高中试点开展音乐教学,然后再推广。
课程发展委员会表示,教师需要继续宣传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同时应该积极看待新音乐课程的变化。
新课程构建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内容和学习活动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学习中创造情感、快乐和兴奋。
有些老师可能会关心乐器的内容,然而,像口风琴、竖笛、尤克里里等乐器,音色精准,演奏简单,容易组合。大多数音乐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演奏这些乐器。
教师需要学习、借鉴和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手势读谱、肢体敲击、歌唱和声等,结合自身的音乐实践经验,创设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拥有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
以上是音乐课程的概要。该课程的草案将于明年1月由教育培训部提交,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