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识教育方案:每天学习2节课,为什么说是减少了学习负担?
阮明水教授强调,每天学习2节课是为了减少学习负担,而不是增加学习负担。
教育与培训部举办的新版普通教育大纲20门学科及教学活动方案草案新闻发布会上,普通教育大纲主编阮明水教授表示:造成学习负担的原因有很多,如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等。
![]() |
通识教育项目主编阮明水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解答。图片来源:HN |
因此,在实施新方案的同时,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减少棘手的练习或困难的知识、谜语、应试练习和学生不必要的知识。
阮明水教授以数学为例,新课程将删除一些困难且不实用的知识,例如多项式因式分解、复数等。在历史方面,小学阶段以历史故事(历史记忆)的形式授课。初中阶段则按时间顺序讲授通史。高中阶段则按主题授课。
另一种减轻负担的方法是整合内容。我们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而是开设一门名为“自然科学”的新学科。自然科学课程基于三个基本轴线的组合:科学主题 - 科学的一般原理/概念 -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中,一般原理/概念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连接课程的各个科学主题。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例如,过去老师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每个单词,但现在他们要让学生思考和动手,Thuyet教授说道。
根据新通识教育方案草案,小学每天安排两节课。当被问及为什么政策是减少课业负担,而学生却全天学习时,主编表示,这也是一种减少课业负担的方式。例如,用更多时间教授同样的知识,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
“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个包含大量教材的项目实施时,选择就会很多。因此,教材是否超负荷也是教材之间竞争的一个因素。该项目只要求学生掌握这个水平的知识,但教材却教了更多知识,让学生感到困难,这意味着他们将别无选择。” Thuyet先生说道。
Thuyet教授认为,要想避免教科书负担过重,首先要对编写人员进行培训。编写人员和教科书审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