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球滚动起来的时候,只有一件事比一切都神圣:祖国!
当球开始移动时,肤色、信仰或宗教的界限就不再存在,只有一件事始终高于一切——祖国。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独立后的第二天早晨,南苏丹国家足球队在首都朱巴一片尘土飞扬、杂乱无章的泥地上,进行了历史上的首场比赛。
2005年10月,当安哥拉国家队获得德国世界杯门票时,数十万安哥拉人涌上街头,高唱“我们是一个国家”的歌曲。
红旗在河内街头飘扬。 |
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是那些在南苏丹扛枪、活在生死边缘的足球运动员,还是那些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却常年忍受焦虑、暴力和昂贵生活的安哥拉公民?
1994年,巴西作家尼尔森·罗德里格斯写了一本名著《鞋钉下的祖国。足球新纪事》。罗德里格斯的著作并未引发一场革命,但却被精炼地浓缩成了一句宝贵的话语:鞋钉下的祖国。跨越三个世纪的现代足球史印证了这句话:圆球的威力足以将国家凝聚在一起。
现代足球,无论规则如何变迁,依然保留着最初的友爱精神和牺牲精神。当朋友之间踢球时,球员们会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感。当球队代表一个国家时,他们会为捍卫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身份认同、祖国而感到自豪。
不仅在南苏丹或安哥拉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归属感才如此强烈。无论在哪里,想要证明自己是国旗的一部分的渴望也同样高涨。
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极端民族主义的丑恶嘴脸,轻则引发足球流氓行为、足球暴力、种族主义,重则引发国家之间的战争,就像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的“100小时战争”。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承载着团结和社会变革的精神。1998年世界杯上,极右翼政客让·玛丽·勒庞批评法国国家队有太多非白人球员,莉莉安·图拉姆以强烈的自豪感回应道:“我不是黑人,我是法国人。”当足球说话时,肤色、信仰或宗教的界限已不复存在,唯有一样东西始终高于一切——祖国。
越南U23队闯入亚锦赛决赛,越南人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
在扁平世界和全球化时代,传统的边界以及关于国家和主权的传统概念趋于模糊,通过足球重建和守护精神上的另一条“边界”的渴望愈发迫切。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足球队(或其他运动)来守护其“边界”并以自己的名义战斗,就不能算完整。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机构,拥有193个成员国,而国际足联则拥有209个成员国。两者的差异不仅仅在于数量。有些地区没有完全的主权,例如阿鲁巴、塔希提岛、开曼群岛、台湾、巴勒斯坦……这些地区虽然未得到联合国承认,但却是国际足联的成员。
当这些会员来到足球场时,他们不仅在寻找地球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也在寻找一个拥有自己特色的空间。而他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作为一项运动,足球没有国界。但当“祖国被踩在脚下”时,无数的国界就此诞生。这其实是件好事,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足球世界如今已然变成了一个充满“边界”战争的世界,这些战争都蕴含着高尚、人道和大众价值观。
这就是为什么足球总是能创造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无尽的激情。
看到昨天下午越南U23球员书写的童话,以及赛后数百万越南人民激动不已的情绪,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