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车市的悖论
2018年伊始,越南汽车市场一片混乱。消费者们争相购车,以满足春节前的购车需求,而供应商却面临缺货的困境。商品短缺让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都举步维艰……
在供应稀缺的地区,春节假期前汽车需求旺盛,导致汽车市场混乱。
当价格成为次要因素时
临近春节,记者调查发现,车市看似热闹,但背后隐藏的不仅是消费者的苦恼,还有供应商对“缺货”的苦恼。
许多消费者去经销商处买车,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不再买车了。
值得注意的是,缺货现象不仅出现在进口车上,也出现在国产组装车上。
进口车方面,2017年全年,与消费者的预期相反,市场不仅没有迎来大规模的进口车流入,而且进口量还非常少。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幸运”的汽车制造商进口了几批数量极少的汽车。例如,本田进口了一批 750 辆 CR-V,Thaco 迅速引进了 358 辆宝马和 MINI……
与此同时,由于零部件短缺,许多国内汽车制造商的组装活动也陷入停滞。即使是现代清公、长海(Thaco)或丰田等大型汽车制造商也没有足够的汽车交付给客户。
调查显示,受消费者喜爱的车型缺货最为严重。春节前购车需求激增,汽车制造商却面临供应短缺的问题。
走访河内本田经销店发现,不仅进口CR-V供应短缺,就连国产组装的City也尚未开放预订。本田经销店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要等到春节过后才能买到City车型,而且由于不知道工厂何时会有新车,因此交货时间也不确定。
甚至在半个月前,Thaco还向经销商系统发出通知,“彻底”停止马自达CX-5和起亚Cerato两款畅销车型的交易。
面对缺货的局面,不少车行的顾客坦言,现在买车比价格更重要。
“我去年没买车,犯了个错误,因为我想等到今年再买辆便宜的车。没想到现在我提出加价,想在春节前把车提走,结果他们都摇头了,”河内市清池县的南先生说道。
一位来自北江的客户来河内购买了一辆全进口的本田CR-V。看完车后,他一脸疲惫:“这车比预想的价格涨了好几个亿。可我连‘贿赂’销售人员都说好,他们还是摇头。他们解释说,进口的车不多,都卖光了,现在没有车卖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的进口车。”
消费者“要求”加价购车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一些厂商小批量进口的车型,比如丰田陆巡普拉多、福特探险者,甚至本田思域。就连市面上最畅销的皮卡福特Ranger也供不应求,导致消费者急于加价签约。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情况,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2017年,等到2018年再买便宜车的心态还主导着整个市场。这种心态导致尽管2017年热门车型的价格水平很低,但整个市场的汽车总购买力却下降。
相比于2017年因为预期2018年前景不明朗而对降价漠不关心,现在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价格已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车可买。
许多消费者即使愿意支付额外的差价也买不起车。
供应短缺导致“战斗中断”
近期车市的逆境,被认为源于2017年底以来出台、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一系列政策。
具体而言,2017年10月,政府颁布了第116号法令,对进口汽车做出了新的规定,并颁布了第125号法令,调整了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
首先是116号令。根据该法令,除了汽车企业必须满足的服务车间、测试跑道等标准项目要求外,还有两项规定阻碍进口汽车“进入”:一是要求有型式质量合格证,二是要求对每批进口汽车进行检验。
116号令发布后,许多企业立即表示,由于世界各国尚未提供116号令所要求的文件,因此审批过程十分困难,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然而,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全球汽车企业都能满足所需程序。问题在于,在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出台之前,企业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另一项给进口汽车带来挑战的规定是检验要求。具体来说,根据新规定,每批进口汽车,无论数量多少,即使是同一类型、同一型号、同一参数,都必须接受检验。企业估算,如果这项规定实施,每批进口汽车将额外产生约1万美元的成本,并且需要等待约2个月才能上市销售。
国内整车市场则没那么……悲惨。政府发布第125号法令,对部分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实施为期5年的0%进口优惠税率后,一些汽车制造商立即根据新的零部件税降低了零售价格,以刺激需求。
然而,自2017年11月开始大范围降价,除了传播效应外,几乎没有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证据就是当前的商品短缺。汽车制造商承认,等待零税率进口零部件导致组装活动放缓。当生产和组装活动停止等待零部件时,汽车产量自然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市场供应短缺。
当东盟汽车进口税降至0%时,市场本应迎来一个繁荣的季节,然而两项新政策却间接导致市场因供应不足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