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农民发明独特的茶叶粉碎机
来到太原省新强县,范忠宣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这位出生于1961年的老农民,虽然只读过五年级,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却发明了独特的压茶机,每年收入数十亿越南盾。
范忠宣先生制作揉捻茶机的片段。 |
20多年来,宣先生的揉捻机已成为新强茶区及全国各茶区家家户户常用的生产工具,甚至出口到老挝。
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所有的成就都源于他自身的创造、自我发现和决心。当被问及是否有专家、科学家或医生为他提供建议和帮助时,他说他仍然坚持自己做,并真心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他们,获得建议和帮助……这样他的产品才能越来越完美。
老农机没有度。
Tuyen 先生出生并成长于被誉为“世界第一茶园”的太原省新强,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家乡的传统工艺。
1979 年从北部边境战争归来后,他开始了茶树种植事业。
当时,生产设备简陋,生产过程面临诸多困难,采摘、揉捻、烘焙、干燥等工序均依赖手工完成,产量低,品质低下。
一位五年级的农民研制出了一种茶叶粉碎机,销往全国各地。 |
后来,人们在将技术应用于生产时,才了解到诸如瓦楞铁、卷板机等配套工具,但这些工具的弱点是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并且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当时我拼命攒钱买了一块铁皮用。可是买来之后发现它不能用,我一气之下就把它拆开,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组装了一遍。真是有求必应啊。经过多次失败,我终于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块铁皮,后来又制造出了揉茶机。” 宣先生吐露心声。
Tuyen先生做了两年的瓦楞铁皮,后来改变了方向,因为他认为做瓦楞铁皮既辛苦又不赚钱,而市场却“渴望”一台真正的茶叶粉碎机。
1997年,这位五年级的农民开始研究如何创造一台独特的揉面机。他从最初的草图开始收集和分析梦想机器的必要功能。
“画完后,我问附近学校的老师我画得对不对,因为我才读到五年级,数学不太好。但当我把设计图拿给他们看时,他们却愣住了。他们说从未见过这么奇怪的图案,”他说。
他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之前制作轧制金属板的经验,不断学习和自学。偶尔,他会去附近的中国车床车间看看机器是如何运作的,以便进行相应的改造。
揉茶机不再像早期那样用木头制成,而是用铁制成。 |
57 岁的 Tuyen 先生仍然亲自完成所有机器制造工序。 |
坚持不懈终有回报。经过多日的努力,老农范忠宣终于在1997年底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揉捻机。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在茶叶市场上引起轰动,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Tuyen先生说:“第一台压茶机是纯木的,后来我改进了一下,用铁做更合适。现在还有一户人家还在用第一代木制的压茶机。我打算过几天去那边,商量一下买回去做个纪念。”
他不仅是“碾茶机大王”,还发明了三轮车、修理汽车和摩托车的驳船、绞盘、传送带、门辐条等机械,被村民誉为天才。
用坚强的意志和热情克服困难
“人们总说我胆大包天,或者说我是个有才华但有缺陷的人。其实,有时候胆大包天有好处,因为它能带来突破;但胆大包天也有坏处,因为你得承受终生的后果。”他总结道。
“洗衣机之王”无度工具。 |
1998年,在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一场事故突然降临到这位才华横溢的农民身上,导致他的一只眼睛永久受损。
“当时我正在转动一个木制滑轮,突然一个30毫米的尖锐物从轴上飞出,刺穿了我的一只眼睛。我昏倒在地上,眼睛和鼻子里流着血。当时家里没人,我以为自己死了。”他悲伤地说道。
在医院度过的三个月对他来说是一段危机时期。他的一只眼睛伤势严重,已经永久性损伤。对他来说,痛苦远不如精神衰退和自身的绝望更可怕。
在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后,“洗衣机大王”决定站起来,坚强地站起来。
怀着这份热爱,他开始扩大生产,投资机器,并雇佣更多工人来满足市场需求。Tuyen先生日复一日地在茶叶加工行业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种独特的揉捻机正逐渐在太原、宣光、林同等全国茶区广泛销售,最近还出口到老挝。
Tuyen先生在辛苦工作后露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笑容。 |
2017年,他生产了近300台机器,每台成本为430万至450万越南盾。除去原材料和人工,Tuyen先生每台机器的利润超过200万越南盾,这还不包括出售配套工具的收入。
“我平均每天做一台揉面机,但一做就卖光了,有时还得返还订单。旺季的时候,我经常凌晨4点就起床,为顾客做机器。”他吐露心声。
2018年伊始,Tuyen先生家的碎茶机采购量猛增,比往年增加了2-3倍。从春节前五开始,他就立即投入了工作。
通常,要购买他制造的机器,客户必须提前1-2周订购。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雇佣更多的人来减少工作难度时,Tuyen 先生说,找人容易,但留住人却很难。
他认为,成为一名工匠最难的部分是热情。你必须热爱并对自己创造的东西充满热情,才能获得成功。许多人曾跟随他学习,但最终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放弃,包括他的儿子。
“我经常建议人们,如果他们真的充满热情,就应该学习,因为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有时候,一份事业会降临到追求它的人身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