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阮文俊教授 July 22, 2018 21:40

该考试仅针对 11 年级和 12 年级,为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机会,而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阮文俊教授分享了他对全国高中考试及其评估学生能力的有效性的看法。

上周,全国高中统考的弊端被多次提及。一些省份的分数分布表显示存在诸多违规行为,而且通过核实,我们确实知道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但这些分析结果也表明,考试分数并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考生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将两项考试合并为一项可能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今年中考的题目有很多,很多业内专家都提到了。首先,数学考试的难度之大令人吃惊。一些数学教授表示,在规定的90分钟内不可能全部答完50道题。只需简单计算一下,就能估算出在近百万考生中,只有5人会得0分(如果所有考生都是随机抽取的)。但实际上,有951名考生(有些地方报告为830名)得了0分。如果这是真实的0分(而非其他因素造成的),那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也表明考试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一些省份的数学成绩分布似乎有些异常。河江、山罗和和平省的数学成绩分布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全国范围内,只有0.056%的考生数学成绩达到或超过9分,但在河江省,这一比例却接近1.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同样,和平和山罗省考生数学成绩达到或超过9分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结果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回到以前的做法,即维持两次高中毕业考试和一次大学入学考试?

在澳大利亚等国家,高中毕业考试只有一次,大学根据该考试的成绩(分数)按照既定标准招生。这种单一考试方案被认为能够有效节省国家预算,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但在越南,今年的结果表明,单一考试方案并非最佳解决方案。

十多年前,杨绍宗博士在《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思考》(Tre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分析,当时参加高考的学生平均成绩仍然很低,只有8.3到8.4分(满分30分)。约87%的考生考试成绩低于15分。今年,A组的平均成绩为15.5分,75%的百分位数为18分。也就是说,全国高中统考成绩远高于高考成绩。

但更重要的是,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关。在数学方面,对1280名学生的分析显示,12年级毕业成绩与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12年级毕业成绩与大学毕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与大学毕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

换句话说,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并不能预测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也与大学最后一年的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更具体地说,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低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和毕业时仍然能取得高分;相反,大多数高中毕业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在大学里并没有取得高分。

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解读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可能是:(a) 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无法区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能力;(b) 高中毕业考试的题目与大学的学术需求不匹配;(c) 这是一种学生的命运,就像“读书有天赋,考试有运气”一样。我不相信命运,但鉴于上述现实,我更倾向于 (a) 和 (b),即现行考试制度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潜力。更具体地说,现行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以及高考)不能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

我发现越南高中毕业考试或大学入学考试的内容比测试学生的水平更具挑战性。几十年来,各科考试的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题目仍然以12年级的课程内容为中心。有时,题目相当“刁钻”,缺乏实用性,甚至超出了课程范围。例如,数学考试的内容并不能反映整个高中课程。由于考试只针对11年级或12年级,这为死记硬背的习惯创造了机会,而且死记硬背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补充一下,在澳大利亚,高中毕业考试(可在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网站上查询)通常包含约40道由易到难的题目。这里的“易”和“难”是指测试6至12年级学生的全部知识。例如,针对一级(即平均水平)数学学生的数学考试包含九年级水平的题目,但在11年级和12年级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更高”的主题,例如导数和积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考试,澳大利亚高中毕业考试能够相当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因为一个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必须在该科目上拥有良好的总体成绩,而不仅仅是一些随机且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数学好,生物差;有些学生化学好,数学差。即使在数学这样的学科中,也存在着一些学生理论强,应用弱;有些学生应用强,理论弱;还有些学生理论和应用都强。而学生的能力,无论是理论能力还是应用能力,都需要通过考试来体现。因此,理想的考试应该能够反映这些实际情况。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考虑编写涵盖高中全部课程知识的考试题,而不是仅仅关注12年级的课程。很难想象整个高中课程可以用几道题来概括!例如,数学除了测试代数和方程/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九年级或十年级水平)外,还应该包含三角学、导数、积分和概率的理论与应用。这种考试题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从上述现实来看,教育质量问题或许应该从教科书入手,有些人认为教科书“独一无二”。理想情况下,中学课程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也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大学课程做好了准备。

简而言之,对今年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分布的分析表明,存在数千起异常高分的情况,我们对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也略知一二。但分析也表明,全国高中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而且先前的证据表明,分数与大学入学能力并无关联。或许,将两项考试合并为一项的计划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可能会对教育产生长期影响。

阮文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