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荒原的人

琼清 August 28, 2018 16:39

(Baonghean.vn)——告别游牧生活,光文红先生和他的妻子在金莲安置村(位于清章县玉林乡)开启了新生活。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双手下,昔日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了一片片茶山和稻田,欣欣向荣。

当我们抵达位于清章县玉林乡金莲安置村的光文红(1969年生)和梁氏莲(1976年生)家时,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空。然而,他们的房子却空无一人。我们向邻居打听后得知,他们夫妻俩一大早就包好了饭团,去茶山干活,然后在那里睡了个午觉。

按照指示,我们来到了溪海山。这里是洪先生和连女士的茶园,园内有近13英亩的绿茶,正值采摘季。洪先生说,PH1茶树品种在溪海山已经扎根第六年了。由于茶叶长势良好,采摘后,商贩们都会来村里收购。洪先生和连女士非常珍惜卖茶所得的收入,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一家人能够安定下来,生活稳定下来。

vợ chồng anh Hồng tại đồi chè Khe Hói do mình khai hoang tại khu Tái định cư bản Kim Liên (xã NgọC Lâm, Thanh Chương)
Quang Van Hong 和他的妻子在 Kim Lien 安置村(Thanh Chuong 玉林公社)开垦的 Khe Hoi 茶山。照片:琼青

回忆起刚搬到新土地的那几天,和村里其他几百户人家一样,他和妻子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他们还不适应新家园的环境和气候,而他们的生产用地有限,只有3亩稻田。

起初,看到许多非法移民返回班韦水电站施工区,夫妻俩非常担心。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新生活,并参加农牧业技术培训班后,夫妻俩决心不再依赖国家扶持,而是大胆地开展生产。

从溪海附近分配到的3亩稻田开始,他们开始筑埂、引水改良土壤,同时按照训练有素的流程引进新品种投入生产。虽然以前只习惯拿着稻草和锥子播种稻子的双手,现在要拿着锄头亲自挖土插秧,多少有些陌生,但习惯之后,他们发现水稻种植比旱稻种植轻松很多,产量和效率也高得多。由于每茬都能收获600公斤稻米,全家再也不用担心缺稻了。

Chị .. cùng chồng khai hoang đất ven Khe Hói để làm ruộng nước
梁氏莲女士和她的丈夫在溪会河沿岸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图片:Quynh Thanh

渐渐地,他们看到水稻种植效益好,溪水边还有余地,就陆续开垦了3亩地。如今,他们有5亩水稻田,长势喜人,不仅吃饱,还能卖掉,以备不时之需。

种地勉强糊口,但闲暇时,他们只顾着照看两头水牛,觉得人力太浪费,于是在2012年“铤而走险”,开垦了溪海山区。得知国家支持茶籽种植,让移民开垦土地用于经济用途后,他更加积极了。他们把积攒已久的钱都用来雇人,帮他们挖土、除草、除草,耕耘了近13亩地。两个多月后,新地初具规模,成了小路。这时,他收到了茶籽,又雇了几个人来播种、浇水。

Sau những ngày đầu bỡ ngỡ tại vùng đất mới, anh Quang đã mạnh dạn trồng giống chè PH1 mang lại chất lượng và sản lượng cao
在新土地上度过了最初的困惑之后,Quang先生大胆地种植了PH1茶树品种,该品种品质高、产量高。图片:Quynh Thanh

直到茶树扎根,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在茶园里投入了那么多心血,他们几乎没有一天在家。从早到晚,他们悉心照料着每一棵茶树和稻田。

如今,茶树已结出第五茬,当初雇人改良土地的3000多万越南盾也基本收回,夫妻俩的后顾之忧也减轻了。

他们用卖茶的钱,利用大片的丘陵地,买了4头水牛放牧,从此,在新的家园,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玉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罗辉雄先生评价道:“光文红夫妇是玉林乡人民创业的好榜样。他们夫妻俩凭借着自己摆脱贫困的决心,不依赖国家救济,逐渐自力更生,融入了新家乡的生活。”

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