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山竹”未登陆越南原因解释
气象、水文与气候变化研究所(IHM&CC)副所长梅文谦讲解了超强台风“山竹”的轨迹。
据Khiem先生介绍,从科学角度来看,风暴的移动取决于许多因素:引导气流(亚热带高压)、风暴的惯性、地形和摩擦的影响……
巨浪频频袭击香港杏花邨住宅区沿岸地区。图片来源:路透社 |
尤其对于强风暴来说,引导气流的作用至关重要。引导气流通常以3天左右的周期出现。此次风暴距离菲律宾尚远时,副热带高压已在南部强劲发展并存在。
如果副热带高压持续像前几天一样强劲,根据计算模型,风暴将向西偏转(即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靠近越南)。然而,2-3天后,由于副热带高压趋于北退,风暴的路径将发生变化。
当时,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所有预报模型都对大气状况进行了类似的更新。根据计算,风暴的路径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移动,方向与之前的预测相比偏北(更偏西北,而非偏西西北)。
连续超级风暴
2017 年大西洋上飓风的密集出现,包括飓风玛丽亚、飓风伊尔玛和飓风哈维,凸显了日益强烈和频繁的风暴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之间令人担忧的联系。
不仅东海和西北太平洋,9月中旬全球大部分海洋都会同时出现风暴。
9 月 11 日的卫星图像显示,全球热带地区出现了一系列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山竹”和大西洋的强飓风“佛罗伦萨”。 |
据9月11日统计,全球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风暴、热带低气压和低压区)有9个,包括超级风暴“弗洛伦斯”、“海伦”、“艾萨克”,风暴“保罗”和“奥利维亚”,超级风暴“山竹”……
多项关于全球变暖与飓风活动关系的研究发现,超强飓风和飓风发生得更加频繁,特别是在大西洋地区。
一些科学家甚至表示,大西洋可能需要出现 6 级飓风(目前最高级别为 5 级)。
预测困难
风暴预报技术,特别是3天或更长周期的预报技术,是建立在数值预报模型的基础上的。
同时,虽然数值预报模式在风暴轨迹预报误差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模型仍然存在尚未克服的弱点,即风暴位置预报误差较大。
过去20年来,预测飓风强度的能力几乎没有提高。
风暴“山竹”的位置和路径 |
对于台风“山竹”的预测路径,台风登陆菲律宾前各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一致。
然而,当风暴经过吕东岛后(9月15日早上7点开始),模型的预测变得更加分散和不同。
不过,预测轨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轨迹调整趋势逐渐向右倾斜,预测台风“山竹”将在香港附近登陆,登陆后将更多地向内陆移动。
由于“山竹”在到达中越边境前与大陆的摩擦时间较长且距离较远,因此其强度将有所减弱,之后才会影响越南北部。
因此,风暴“山竹”对越南的主要威胁是北部地区和清化省,特别是北部山区省份的暴雨。
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加上技术的限制,包括预测风暴轨迹和强度问题的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将继续给风暴预报带来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