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
(Baonghean.vn)——我们不是军事强国,我们不是经济强国,我们不是体育强国……但如果我们谈论行政机构的实力,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肯定没有可比的对手。
如果我们说“挖出来闻一闻”,那么作者所说的浓郁香味当然与玫瑰或茉莉无关。说实话,如果不是内政部最近发布文件建议暂停“火腿”头衔的授予,我个人,甚至可能至少还有几百万人,都不会知道在这个勤勉地分配我们预算的机构里,曾经存在并且现在还存在着如此多的“神奇”头衔。火腿——一个头衔,但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个……头衔!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头衔?它有明确的名字,有正式的“兵”,有任命决定,有职务和职务津贴系数,也和其他人一样上下浮动——它是一个头衔,甚至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头衔。那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头衔呢?哦,任何规章制度里都没有它。需要是发明之母,它是在机构扩张到超人水平的情况下创造力的产物。当官吏名单上的职位都已满员或被“保留”时,“军衔”这个头衔就巧妙地出现了。它是解决机构过剩(或许是需求)的最聪明的方案。或者用行政术语来说,这是干部政策的优化。
俗话说得好,但4.0时代的街头谚语却说“座位少屁股多”。座位是特权,座位也是奖励,但座位也是小菜一碟,每个人都有机会伸手去摸到甜头。权力掌握在掌握权力的人手中。当“仓库”里的“座位”资源枯竭时,人们被迫创造“额外座位”,继续与剩下的功德无量之人“分享”。从那鲜活而拥挤的现实中,人们灵机一动,创造了“火腿”这个词。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变体,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有“军衔”,有“学衔”,还有“官衔”。是啊,为什么不呢!副局长之后还有“副局级”。完美的横向延伸。可惜的是,这个所谓的“级别”至今尚未在基层扎根。如果地方上也有“副处长、副区长”、“村长”这样的头衔,我们的机构就会保存更多的记录。
灵光乍现的任命,法律依据却建立在没有法律文件、多年来依然悠然自得的一面。当然,没有人对,但也没有人错。真是人才济济!哪天运气不好,“职能”就被点名了,如果真有职能,还有什么“好处”、“牙齿”或头衔没被像职能一样公开?知道这些,你会立刻死掉。发现我们机构里所有的头衔一定令人心惊胆战,这或许不适合忙碌的人,因为它会非常耗时。光是点名就足以让我们停下来喘口气几十次。每个部委下都有无数的司,每个司委下又有无数的局,每个局委下又有无数的分支机构。更不用说每个部委还“管”着一系列下属单位。从一个研究所到另一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是该部委的“篱笆”、“枢纽”、“前线”、“先锋”。虽然不重要,但非常重要。有所必有分所。有“耕耘司”,就一定有“植保司”,有“畜牧司”,就一定有“兽医司”(农业部数百个下属单位之一)。如果再深入一点,探索其机构之庞大,并非浪费时间。比如,就我刚才提到的“耕耘司”而言,在司长和众多副司长之下,还会有“司办”、“财务规划司”、“法检司”、“粮食作物司”、“经济作物司”、“农地利用司”、“质量司”、“植物品种保护办公室”、“南方办事处”、“检测中心……”。光是读读这些名字,记住它们就已经让人汗流浃背。由此可见,我们的组织者在“实地考察”方面多么高明。你应该停下来,如果你鲁莽地冲进探险队,比如冲进某个“房间”,你就会继续被那里奇迹般散布的人群和“热情”所征服。
如果用“目录树”图来表示我们的机构,我们可能会被层层叠加的层级弄得眼花缭乱。诚然,语言已经跟不上世界超级大国机构广度上无限的创造性发展。去年,我们听到中央组织部部长说出一个部门有19人是“副部长级”,这令人震惊和好奇。我们认输!我们不是军事强国,我们不是经济强国,我们也不是体育强国……但如果论及行政机构的实力,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肯定没有可比的对手。我们这些靠预算发工资的机构就像一筐蚕,在“桑叶稀,菠萝蜜叶多”的情况下被撑破了。而且,一筐蚕里总有一些不吐丝不吐茧的蚕,我们的祖先称之为“懒蚕”。过去,这种人饱受诟病和鄙视,如今却大相径庭,“懒蚕”成了酒席上的一道特色菜。“懒”也是有代价的。只不过,蚕是无脊椎动物,所以它们似乎没有……下巴!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段荒诞的总结:“人人都有工作,但没人想工作——没人想工作,但人人都有工资——人人都有工资,但没人的工资够生活——没人的工资够生活,但人人都还活着”。就是这样,怪诞得近乎荒诞。贫困根本不存在,“不想工作,但人人都有工资”的人,至少表面上,还能跻身社会的“白领阶层”。看来,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贫困户或近乎贫困户。我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有公务员是贫困户,不要抹去,要放在红本子里保存,以防万一。
诚然,这番话颇具讽刺意味,但如果一个体制让人们想方设法地钻进去,一旦进去,就能每天悠闲地打着伞去上班,领取工资,寻求晋升机会,那么这就是一个腐败的体制。幸运的是,我们或许还没有达到那种严重的程度。
按照内务部的文件,特有的“官衔”模式暂时还允许存在,至少要“利用”过去“授予”的“官衔”充分“贬值”。也罢,对每个国民来说,恐怕没那么多时间去纠结行政机构的不合理,只希望“官衔”持有者们生活、战斗、学习、工作,对得起自己缴纳的税金。花民钱,服务民生。别“偷懒”,别做出“手劳,口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