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

阮克安 January 18, 2019 11:22

(Baonghean.vn) - 人类耳朵最有趣、最奇特之处,或许就是它接受赞美的能力。似乎任何赞美都从未被恶意对待,任何批评也从未受到热情对待,无论它攻击的是朴素的耳朵,还是奢华的耳朵。

人类耳朵最有趣也最奇特之处,或许就是它接收赞美的能力。似乎任何赞美都从未被恶意对待,任何批评也从未受到热烈欢迎,无论它攻击的是朴素的耳朵还是高雅的耳朵。有些人渴望并准备吞噬任何赞美,无论这些赞美的组合是否经过了任何肤浅的质量控制。对赞美的贪婪也是一种疾病,“病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每个人的情况、水平和性格。正是这种自我欺骗加上对赞美的长期渴望,将许多人推入了真相与谎言交织的无助境地。“赞美饥渴症患者”不再足够清醒和明智,无法区分赞美和奉承。

奉承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且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更危险的是,它既是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这种不会造成直接伤害的疾病,却在悄无声息地摧毁人格,操纵和吞噬社会生活中的健康关系。许多人凭借着短短三寸的舌头,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迅速“成长”。是的,这些人的舌头是最精妙的弯曲器官,它灵活地引导着它的主人克服一切障碍。柔软却危险的舌头,有规律地、温柔地将主人拉上来。面对舌头的厚颜无耻和难以预测的发展,以及被施了魔法的耳朵的弱点,人们被迫向这个问题“宣战”。“公共服务文化”项目刚刚正式发布。毫不奇怪,文件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阿谀奉承的问题:“对上级领导、机关干部、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必须服从行政级别,服从上级领导的指挥、管理和工作安排。不得逃避、推卸责任,不得出于不纯的动机阿谀奉承、逢迎。”该文件明确指出。

“真言不顺耳”,直言难入耳,而“曲言柔和”,穿透力强,直达听觉系统深处的软组织。赞美如同良药,入心则妙,过量则危险。最悲惨、最难熬的是,我们成了赞美的受害者,要么是过量中毒,要么是虚假的赞美中毒!赞美不同于奉承,但遗憾的是,有时我们无法区分赞美与奉承。

奉承是一种扭曲的赞美,当人们利用赞美来夸大其词以谋取利益时,这才叫奉承。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很容易识别这些人。其实,他们奉承世间万物,有时只是偷听,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严厉批评一下局长,工作太忙,忘了照顾个人健康”之类的奉承话,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如今,奉承文化也与时俱进,不再幼稚笨拙。女老板们会说,我的天哪,一切都很美好,“你刚去做了水疗吗?我的天哪,你的皮肤最近像婴儿一样白皙光滑。”“你这条裙子在哪儿买的?太合身了。穿上它,每一处曲线都凸显出来。如果你不穿这种裙子,你的曲线就被浪费了。”而这仅仅是第一章的开始。寒暄过后,总要夸“她”聪明能干、果断多才多艺,还别忘了提醒她“以后会很有前途”!甚至有人会悄悄地跟她说:“小心A、B,他们不像我们这么好心。”回乡下,几条鲭鱼、几十个“土鸡蛋”肯定少不了,当然,礼物也满满的“糯米”,“让我好好照顾自己那块儿忙着家务、忙着国家大事的身子”。我的天,姑娘们要是这么“圆滑”,哪个姐姐不心动呢?可怜啊,明知道会拍马屁,却还是逃不过奉承。善于拍马屁的,多半是“活得有滋有味”的。姐姐们的榜样,不过是为了“男女平等”,可一旦“上瘾”,哪个老板不喜欢竖起耳朵让别人给自己泼蜂蜜呢。曾经有个家伙,千里迢迢跑到老板老家,把所有忌日和春节都记录下来,然后开创性地用手机记录“四点零”。每当熟悉的提醒铃声响起,他就会带着钱、香,跑到老板老家“做人”。真是不可思议。老板感动得问:“你怎么知道回来的?”“是啊,我也不明白,每次你爷爷忌日快到了,我的心都像着了火一样。”听到这话,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有多么厚颜无耻,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奉承者往往和那些阴险狡诈、投机取巧的人混为一谈。承认自己属于这个“队伍”,就等于承认了潜伏的危险。

如果我们总是互相批评贬低,生活会枯燥乏味,令人沮丧;但如果总是互相虚情假意地恭维,生活就会令人恐惧。为了取悦上级而奉承上级并非新问题,也难以根治。朱文安老师未能根除奉承者,最终从棺材里退休的故事至今仍未消退。

回到“公共服务文化”项目规定下属不得奉承上级的问题,我想大胆地表达几点想法:首先,如果只把奉承的责任归咎于下属,恐怕不公平。说实话,如果上级不“受”,谁敢“给”呢?对一个清官来说,任何奉承都不足以过关斩将,更谈不上泛滥成灾。只有当上级渴望奉承,或者说,只有下级觉得奉承“美味”时,他们才会联合起来拼出“奉承”这个词。所以,“打击奉承”,或许应该打开一个双向阀门,既惩罚奉承者,也惩罚接受奉承的人。其次,如果规定下属奉承上级,是否可以杜绝上级奉承下级的弊端?每次信任投票前,老板都会四处走动,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悄悄说:“如果你没进规划,对机构来说就是莫大的损失。” 他在“公共服务文化”项目中究竟落入了哪个“盒子”?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责怪奉承者?奉承的本质是欺骗,但有什么工具可以区分奉承和赞美呢?现在奉承已经很“高明”了,有些狡猾的“工匠”可以轻松绕过所有“技术门槛”。

我们正在迈向文明行政、现代化行政、专业化行政、透明化行政。治阿谀奉承是行政命令,也是人民的愿望,然而,治阿谀奉承如同戒毒,必须循序渐进,必须从“瘾君子”自身下手,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了,项目已经下达,与其无所作为,不如先落实,再逐步调整。项目里直白地提到“奉承文化”,已经很用心了。对我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具体、最细致、最有进取心的公益文化项目,真的,一点儿奉承都没有!

阮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