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爬上树上的梯子“采摘葡萄酒”
这种极其独特、诱人的饮品,直接从“柞树”树干上采摘,瞬间酿成令人陶醉的美酒。巴拿村民悉心呵护着这棵柞树,并称其为“上天赐予的酒树”。
林木流酒
一月——青黄不接的季节即将来临,嘉莱省孔溪县达普林乡的巴纳族人纷纷走进森林,采摘栲木酒。此时正是葡萄酒成熟的时节,栲木开始开花结果,酿造出的葡萄酒更加醇厚芬芳。
据达普林乡图邦村的村长丁埃尔(Dinh El)说:“很久以来,没人知道柞树何时被用来酿酒,但我们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都知道如何去森林里寻找柞树酿酒。村里所有的年轻男子都知道用柞树酿酒。通常,人们会就地取用从柞树上取下的水,代替软饮料,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健康。如果用野生酵母树皮浸泡柞树水,就可以酿成酒,供日常饮用,或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饮用。”
孔奇罗 (Kong Chro) 地区的特色葡萄酒直接采用橡树酿造。
为了得到多克酒,村里的年轻人必须带着刀和水罐深入几公里的森林,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带回酒。
目前,村子周围仍保留着不少受保护的柞树,用于酿酒,但其品质和产量远不及自然生长的柞树。因此,如果柞树被先到者发现,并标记为“私有财产”,就不会发生争斗。
栲木外观与越南栲木相似,但体型要大得多,成年树可高达20多米。从树根到树顶,有许多叶鞘向四周延伸。开花时,栲木的花簇如同槟榔簇,有些甚至更大,长达2米以上。
取杜克酒也需要费一番功夫:首先要用芦苇做成长长的梯子,以便攀爬到顶端,然后用藤条把芦苇用叶鞘绑起来,形成一个像树屋一样坚固的位置,方便悬挂酒罐,以便安全取水。
取酒的最佳位置是果串的茎部,切掉果串,插入一个竹管,将水直接引到罐子里。这种方法可以产出更多的酒,水质也最好。另一方面,这比直接钻进树干取水更能防止树木感染致病细菌。
“仙酒”香气浓郁,且不会引起头痛。
杜邦村的丁列先生是“杨氏酒树”采摘行业最有经验的采摘者之一。他今年39岁,但在森林里采摘杨氏酒树的经验却超过24年。他说:“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野和森林,在那里学会了采摘杨氏酒树。杨氏酒树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但最好是在杨氏酒树果实成熟的季节(3月至7月)采摘。用来酿酒的杨氏酒树必须是已经开花的杨氏酒树。”
如果树还小,酿出来的酒就不好,树也长不大。每棵大树每天可以产30升酒。爬高采酒也需要非常小心,如果不小心掉下去,非常危险。通常,葡萄酒主要收集自用,如果数量多,就会出售。喝橡木酒甚至比喝啤酒更享受。
取酒也是十分讲究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杜阿克酒,村长丁埃尔高兴地说:“杜阿克酒香气浓郁,不像米酒那么浓烈,所以无论是空腹喝,还是有贵客来访,或者村里过节,准备猪鸡等牲畜时,喝杜阿克酒都很美味。这种酒不会引起头痛,男女老少都可以喝。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水清澈见底,喝起来像椰子水一样甜美清凉。加入叶酵母(一种从森林树木中采摘的有助于自然发酵的植物,只有巴拿人知道——PV)后,水会变成像米水一样浑浊的白色,酒味浓郁辛辣,甜美芬芳。通常情况下,杜阿克酒采摘后只能饮用2-3天,如果放置时间过长,酒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口感变差。如果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一周。”
尝一口杜阿克酒,闻起来清香怡人,入口后,辛辣甜美,与发酵后的果酒颇为相似,非常美味。可见,巴拿人深受大自然的眷顾,被赋予了无需烹煮即可酿造的“仙酒”。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节假日和村里的重要活动中,杜阿克酒是村民不可或缺的饮品。正因如此,杜阿克树被村民悉心呵护,被视为村里的“珍宝”。
杜克酒用于日常生活、节假日或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谈及杜阿克葡萄酒,多克普林乡党委副书记丁文居先生说:“杜阿克葡萄酒自古就有,采用纯天然酿造,不加工业酵母,所以喝起来不像喝啤酒或葡萄酒那样头疼。我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森林里,20岁时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通常,人们早上到田里去,到森林里打杜阿克水,下午带回村里,晚上与家人一起饮用。尤其是这种葡萄酒,喝了能使疲惫的人精神焕发。目前,克龙克罗县只有斯罗、多克宁和多克普林3个乡有杜阿克葡萄酒树。这也是当地一种特色酒,经常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