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年后,古代蜘蛛化石的眼睛依然发光
白垩纪时期的蜘蛛化石的眼睛在黑暗中会发光,帮助它们在捕猎猎物时改善视力。
![]() |
1.1亿年前的蜘蛛化石。 |
据报道,韩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远古蜘蛛化石,其眼睛在数亿年后仍然发光生活科学朝鲜半岛页岩中保存了11只白垩纪蜘蛛,其中两只蜘蛛的眼睛发出蓝光。
蜘蛛眼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眼睛里有一种叫做“绒毡层”的镜面结构,它能将来自眼球后部的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动物利用这一点来改善夜间视力,尽管它们看到的物体可能会有些模糊。
“在蜘蛛中,眼睛特别大的蜘蛛是跳蛛,但它们的眼睛很正常,而狼蛛的眼睛在夜间会像猫一样反射光线。所以夜间捕食者经常使用这种不同类型的眼睛。这是首次在化石中发现绒毡层,”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保罗·塞尔登说道。
塞尔登表示,这块绒毡层的形状类似独木舟,可追溯到1.1亿至1.13亿年前,这有助于研究团队将蜘蛛化石置于进化树上。根据1月28日发表在《系统古生物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蜘蛛化石非常罕见。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通常在死亡后会完全分解,除非被封存在琥珀中,否则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那肯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蜘蛛被卷入水中。通常它们会漂浮,但在这里它们会下沉,不会接触到导致分解的细菌。这可能是一个厌氧环境,”塞尔登推测。发现蜘蛛化石的岩层中还含有小型甲壳类动物和鱼类的残骸,这表明藻华可能将它们困在黏糊糊的垫子里,最终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