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动员工作“手册”

阮孟魁 October 15, 2019 11:02

(Baonghean)——胡志明关于群众作用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革命活动中。胡志明主席的全民大团结政策以及他对群众动员工作的看法非常广泛,他在许多著作、演讲和文章中都有提及。

其中,《群众动员》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典型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它是我党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统一的革命斗争事业以及在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的整个事业中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纲领”。

Ảnh trên xuống, trái sang: Bác Hồ gặp mặt thân mật các đại biểu dự Đại hội liên hoan Anh hùng, Chiến sỹ thi đua ngành nông nghiệp và Đổi công toàn quốc tại Hà Nội (23/5/1957); Bác Hồ chụp ảnh cùng các đại biểu thanh niên tham gia Đại hội Đoàn toàn quốc lần III, tại Hà Nội, năm 1961; Bác Hồ đến thăm Sở Nông Lâm Hà Nội và sử dụng thử chiếc máy cấy tại ruộng thí nghiệm của Sở (7/1960). Ảnh tư liệu
照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胡伯伯在河内接见农业和劳务交流部门全国英雄竞赛战士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5月23日);胡伯伯在河内与参加全国青年联盟第三届代表大会的青年代表合影(1961年);胡伯伯视察河内农林部并在农林部试验田里试验插秧机(1960年7月)。纪实照片

70年前,1949年,越南执政刚满四年,就出现了一批官僚主义盛行、脱离群众、缺乏民主的干部队伍,一些地方对群众动员工作不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志明主席以笔名XYZ撰写了《群众动员》一文,发表在1949年10月15日出版的《曙光报》第120期上。

标题只有短短两个字:“全民动员”,胡伯伯在文章开头写道:“群众动员问题已经讲了很多,讨论得很透彻,但是由于很多地方、很多干部还不充分认识、做得不正确,所以需要再提一次。”

这里,胡伯伯说“透彻了解”,就是要了解问题的本质,包括内容和形式。因此,干部走到群众中去,必须了解民心、民意、民意愿望,必须了解群众动员工作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

全文共573字,分为四部分(引言:我国是民主国家;第二部分:什么是群众动员;第三部分:谁来负责群众动员;第四部分:群众动员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伯伯的《群众动员》一文全面阐述并相当完整地概述了群众动员的概念内涵以及群众动员工作的内容和流程。通过研究这四个问题,我们将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胡志明关于群众动员工作的思想。胡伯伯在文中提出的问题确实浅显易懂,每个人都能将其与自己在群众动员工作中的责任联系起来。

他写道:我国是民主国家,一切利益归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革新建设是人民的责任,抗战建国是人民的事业,从公社到中央,一切政府都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从中央到公社,一切组织都是人民组织的。总而言之,权力和力量都在人民手中。

省委书记阮得荣参观了义丹县义富乡陈兴道先生家族的牛油果种植模式。照片:Thanh Duy

从这个角度出发,胡伯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革命干部,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进行群众动员,必须重视群众动员。在文章的最后,胡伯伯写下了两句关键的话:“如果人民运动不好,一切都会不好。如果人民运动好,一切都会成功。”“一切都不好”意味着失败,什么都不会剩下;“一切都成功”也意味着良好的群众动员是革命成功的一个因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群众动员是党的战略问题,是党的动员方法,是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群众动员不好”与“群众动员好”决定着政权的命运。

胡伯伯过去的话,如今真是对当前时期的严厉警告!基于这些论点,问题是“衡量群众动员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否在于人民对政权、对党、对各级政府机关、政治和社会组织、对党员、干部和公务员的信任和民心,以及他们的态度、工作能力和个人道德品质”,而不是主要在于成就、超额完成某个目标的数字。

Hội thảo 70 năm tác phẩm “Dân vận” của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tại Hà Nội. Ảnh: Phương Hoa/TTXVN
胡志明主席“群众动员”运动70周年研讨会在河内举行。图片来源:Phuong Hoa/VNA

纵观当前形势,不乏为人民所认可的好事,彰显了整个政治体系群众动员工作的成效,但也有一些让人民不满的事件。

因此,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腐败、官僚主义、浪费、买官职、买学校、买成绩、买刑期……现象猖獗,导致人民失去信仰。

党和国家对农民在土地补偿、土地返还、项目规划、项目停工等方面的政策,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一旦民心不安,党、国家、政治和社会组织与民众的关系恶化,就谈不上什么群众动员了。

胡伯伯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热门问题:“群众动员工作找谁做?”他也立即回答:“所有政府官员、所有工会官员和所有人民组织(连越、越盟……)成员都必须负责群众动员。”这意味着整个政治体系必须进行群众动员。

分析表明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第一:政治体制内的所有干部、党员、工会会员、协会会员,无一例外,都要负责群众动员工作。(当时党还没有公开露面,所以党员就被默认为工会干部。)

周一:虽然胡伯伯没有提出谁说了算、谁负责的问题,但他首先提到政府官员并非偶然或巧合。因为如果政府官员在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时不重视群众动员工作,或者官僚腐败,给人民添麻烦,或者出台许多不符合人民意愿的政策,那么,即使组织尽力做好群众动员工作,整个政治体系的群众动员工作仍然是无效的。

胡伯伯在70年前就批评过干部,但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这样的:”很多地方最大的弊端就是轻视群众动员。他们任命一个委员会或者几个人,却经常任命一些不称职的干部,然后置之不理。动员成功了,很好,失败了,也无所谓。其他干部不去管,不去帮忙,认为自己对群众动员没有责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非常有害的错误。

他说道:“政府官员和地方工会官员要认真讨论,明确分工……”。“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向每一位公民讲清楚:这项工作符合他们的利益,也是他们的义务,他们必须热情地去做。

第二,凡事都要与群众商量,广泛听取意见,听取经验,与群众一起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案,然后动员、组织全民去落实。在落实过程中,要对群众进行监督、帮助、督促和鼓励。落实完毕,要与群众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批评和奖励。

秉承胡伯伯的上述思想,我们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执政党条件下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一般方法和座右铭:就是政府的国家管理工作与政治组织的群众运动宣传动员工作相协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满足人民的利益和权利,遵循“民知、民议、民行、民检”的座右铭。党员干部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必须践行胡伯伯的教诲:“心用来思考,眼用来看,耳用来听,脚用来走路,嘴用来说话,手用来工作。”

黄梅镇琼春坊领导与9号街坊居民座谈,了解居民的想法和愿望。图片来源:PV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群众动员工作,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政治思想工作,要根据胡志明思想提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群众动员工作的战略意义。要建立机制,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动员工作,严厉处理一切违反群众动员工作的行为和行动。

周一,必须深刻汲取胡伯伯的教诲“如果人民运动不好,一切都会不好。如果人民运动好,一切都会成功。”干部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始终为民服务;在各种运动中,包括“精干群众运动”竞赛运动中,始终身先士卒。要千方百计地向每一位公民清楚地解释:这项工作符合他们的利益,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必须满怀热情地去做。

周二,“技术性群众动员”竞赛运动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和利益上,这是激发人民群众内在力量、创造运动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要搞好群众动员方式,经常与群众接触对话,解决基层出现的、紧迫的、突出的问题。

注重宣传推广,复制“精干群众动员”的典型、样板,全系统参与,创新做法,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做好“精干群众动员”竞赛活动的竞赛和奖励工作。

阮孟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