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能抵御疫情多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教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长期影响几乎不可能。
新冠肺炎疫情已夺走数千人的生命,扰乱了数亿人的生活,并使世界陷入困境。由于流行病学家尚未完全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因此没有人能够确定何时能够控制住疫情,更不用说经济形势会如何发展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无法预测。类似重大冲击的历史经验表明,短期经济损失可能十分巨大。预计受影响最直接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旅游、奢侈品和汽车。
一些可靠的估计表明,在疫情达到顶峰之前,中国GDP增速每季度可能下降2-4个百分点。自愿和强制的出行限制都对产出和消费造成了挤压。今年农历新年假期带来的增长提振也消失了。
问题在于疫情何时见顶。乐观的预测认为第二季度经济将部分复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斯宾塞表示,预期第三季度经济复苏更为现实。
![]() |
2月28日,北京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人正在卸下成箱的蔬菜水果。这是中石化在疫情期间推出的一项新服务,名为“无接触点餐”。图片:路透社 |
不过,他表示,也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疫情成为长期大流行的可能性,从而因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减少、投资者犹豫以及政策应对薄弱或延迟而对经济造成更大损害。
这位专家评论说,总体而言,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相当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不再被称为“脆弱”。事实上,它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已经低于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的时期。中国经济也具备诸多条件,能够在强劲冲击后迅速复苏。
他指出,一个经常被低估的力量源泉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扩张。中国零售总额的线上销售额高达35.3%,有人估计甚至高达25%。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很高,而且还在不断上升。
中国的移动支付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由于大多数个人和企业都已联网并在线上运营,因此很容易产生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则提升了数字生态系统的规模和效率。
这将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尤其是在面临限制人员流动的危机之际。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意味着许多行业和岗位的从业者即使被隔离,也可以继续在家办公。同样,先进的在线教育平台也可以抵消学校停课的部分影响。
对于面临现金流和营运资金挑战的企业,可以远程提供信贷。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长期损害。在线保险产品也可以扩展到某些行业。在线订购医疗用品可以避免危机期间出现短缺,因为算法可以快速检测并响应瓶颈。
在线平台还可以提供强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抵御机会成本的影响,保护弱势群体。例如,亚马逊已经警告卖家不要以过高的价格出售口罩,否则将面临被关闭的风险。
随着经济中越来越多的环节实现线上化,监测其表现将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准确。这些数据可用于制定应对政策,提高预测准确性,从而增强企业信心,鼓励投资,加速经济复苏。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即使在那些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国家,旅游业也面临着重大冲击。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的企业(例如汽车和奢侈品行业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但它们很可能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