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日将至,安山县、杜良县、清章县、南丹县等林江沿岸的贻贝村落正迎来采收贻贝的旺季。在家乡的河段,炎炎夏日,渔民们依然在忙碌地采收贻贝。图片:Huy Thu |
 |
每个去捞蛤蜊的人通常都会带一艘小船、竹子或钢制的专用耙子、一把铲子、一个用来捞蛤蜊的篮子……图片:Huy Thu |
 |
根据当地情况,人们会用耙子或手动耙取贻贝。在深水区,人们通常使用摩托艇拉动系有长网的铁耙。在浅河区,人们则用手耙。虽然用手耙贻贝比较困难(有时需要涉水至腰部,并且需要伸直腰才能拉动耙子),但它所需的燃料比用摩托艇耙要少。图片:Huy Thu |
 |
要用竹耙或钢耙耙蚌,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他们将耙子放在身前,握在手中,然后倒退行走。背上系着一根绳子,用来拉动耙子。图片:Huy Thu |
 |
手工耙蛤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来自清章县武烈乡的吴文强先生分享道:“人们常说‘下班了去打鱼,下班了去耙蛤’,我们没有其他工作,只能靠耙蛤维持生计。蛤蜊越来越少,收入很不稳定。图片:休秋 |
。


蛤蜊耙像筛子一样在沙子上拖曳。沙子随水流走,留下蛤蜊和砾石。图片:Huy Thu
 |
耙蛤似乎只是男人的工作,但事实上,在蛤蜊村,有很多女人非常擅长这项工作。她们经常中午出发,耙到中午,下午才回来。耙蛤的时候,每次耙得重了,她们就会停下来,把蛤蜊倒进船舱里。图片:Huy Thu |
 |
两人或两人以上去挖蛤蜊的家庭通常会安排一个人清理蛤蜊并滤掉沙子。如果一个人去,他们只会在回到码头后才做这项工作。图片:Huy Thu |
。


工作结束后,他们清理工具,休息,沿着河边漫步,忘却一切疲惫。图片:Huy Thu
 |
运气好的话,每次捞蛤蜊,每个人都能赚几十公斤。蛤蜊会被带回家烹饪后在当地市场出售,或者以每公斤约1万越南盾的价格进口给商贩。蛤蜊是“天赐之物”,为许多靠河水为生的人带来了收入。蛤蜊可以加工成许多美味、清凉、营养的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炎热的夏天,一碗蛤蜊汤和家人一起享用,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图片:Huy Thu |
休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