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风暴”中,印度唤醒新的经济潜力?
(Baonghean.vn)——印度已超过俄罗斯,正式成为全球新冠感染人数第三多的国家。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疫情暴露了社会生活的弊端,也使印度经济陷入停滞。危机中蕴藏着机遇,但这个南亚国家能否抓住机遇,将印度打造成为制造业强国?
黄金机会
即使在疫情初期,人们认为疫情只是中国的问题,但它仍然困扰着整个“经济细胞”系统,从各大洲、国家到企业、商户……正如俗话所说:“中国打喷嚏,全世界都感冒”,这肯定了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和理念对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事实上,在每个家庭中,从电子设备、家用产品到消费品,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
![]() |
“印度制造”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首要经济发展政策。图片:德国之声 |
但这一切可能都会改变。持续的中美贸易战加速了全球企业将生产迁出中国的计划,这既是为了实现业务多元化,也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不中断。亚洲经济强国已开始宣布激励措施,将生产迁出中国,日本甚至拨出22亿美元的资金,鼓励制造商迅速行动。据美印战略与伙伴关系论坛称,自2019年年中以来,已有200家美国公司寻求将生产从中国迁至印度。未来一段时间,这一进程可能会加速。
此外,印度东海岸位于连接亚太市场的战略海上通道上,有利于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印度的成本优势伴随着其强调透明度、国际秩序和尊重规则的民主结构。印度愿意履行其供应商义务,但不会将贸易武器化。因此,它可以为全球商界提供发展的可预测性和公平的贸易平衡。
在国内,印度政府推出的200亿卢比刺激计划,重点是减免小企业税收,并激励国内制造业,或将帮助印度重振制造业。印度3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点,仅为16.7%。受创最严重的是汽车行业(下降50%)以及计算机和电子制造业(下降近42%)。
![]() |
许多印度企业立即发起了一项名为“自力更生印度”(Atmanirbhar Bharat)的活动。图片:路透社 |
对印度国内经济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许多印度企业立即发起了一项名为“Atmanirbhar Bharat”(自力更生)的运动——这是印度流行的印度教短语,意为“自力更生”。受疫情影响,许多供应链中断,印度人越来越感受到自身经济的不足。印度经济规模庞大,但在许多领域依赖外部供应。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甚至考虑将“自力更生”作为印度经济的新方向。
陷入危机
即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长达两个半月的严格封锁之后,这个南亚国家的疫情仍未达到顶峰,而预算却日益紧张。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国用于抗击疫情的公共措施的支出高达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是目前水平的五倍。但这种努力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因为世界银行预测,印度经济在2020-2021年将增长-3.2%,这是40多年来的最低增长率。
自 6 月初全国解除封锁以来,印度新冠病例每天都在稳步上升,且上升速度不断加快,这暴露了印度本已薄弱的基础设施的弱点,也引发了人们对政府是否准备好防止悲剧发生的质疑。
![]() |
检测率低和接触者追踪不力是印度新冠疫情复发的主要原因。图片:《商业内幕》 |
印度的经济引擎在感染人数持续“破纪录”的背景下运转,检测率远低于其他正在重启经济的国家,而大多数邦的接触者追踪仍然有限。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系列缺陷,令专家担心印度疫情高峰期遥遥无期。事实上,许多观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凭借14亿人口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迟早会超越美国和巴西,在新冠疫情排名中“夺冠”。
全印度医学科学院专家哈尔吉特·辛格·巴蒂表示:“印度正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抗击疫情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提出的到2024年将印度打造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似乎也岌岌可危。
“印度制造”计划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014年提出的旨在将印度打造为世界工厂的宏伟计划,被公认为一项雄心勃勃的举措。然而,该计划目前被认为是失败的,未能充分发挥印度的优势。2014年“印度制造”计划启动时,制造业占印度GDP的15%。近6年后,这一数字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倒退”到14%。
此外,莫迪总理所在政党内部的重要声音也不赞成开放经济,甚至希望回到经济孤立的时期。莫迪的重要选民——小农、店主和小企业主——也不欢迎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想法。
![]() |
疫情导致印度失业率飙升。图片:《金融快报》 |
那么,新德里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摆脱困境呢?专家表示,在莫迪总理第二任期的剩余时间里,印度需要制定中长期战略,优先发展一些领域,尤其需要推出有吸引力的项目,吸引制造业企业,并投资于印度东海岸和传统制造业集群。
历史表明,印度常常在危机中按下“重启”键。随着经济逐渐从疫情中复苏,莫迪政府仍然有机会乘着地缘政治变革的浪潮,重振印度制造业。别忘了,1991年改革刚结束后,一张名为《印度制造》的专辑就风靡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张。就像音乐一样,现在是时候重启“印度制造”计划,获得一张全球名片,发展新兴产业,为工人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了。这才是印度新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