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面临“破裂”风险
(Baonghean.vn)——备受期待的中国与欧盟投资协定谈判因双方观点截然不同而逐渐结束,没有取得任何“甜蜜的成果”。
挑战耐心
欧盟-中国投资协定历时七年,经过三十多轮谈判。麻烦始于对其名称的分歧。北京方面称该投资协定为《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而布鲁塞尔方面则称其为《欧盟-中国全面投资协定》。
在前几轮谈判中,欧盟明确表示,其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因此高度重视公平。这意味着欧盟希望在市场准入、许可和共同标准制定方面,为欧洲投资者和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 |
中欧投资合作协定已历经30轮谈判。图片来源:欧盟 |
就中国而言,它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与华盛顿的关系处于历史最低谷之际。事实上,中国担心未来会被孤立在建立在双边和区域条约基础上的全球贸易体系之外,而中国并非该体系的成员。北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今年与欧盟达成协议,希望它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双引擎。
然而,就在布鲁塞尔认为北京即将实现其目标之际,双边紧张局势却开始升温。在6月底的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批准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规划。此举发出了加强国有企业作用的强烈信号,而国有企业是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支柱。该规划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管控经济,并防范风险。
中国的这一政策似乎考验了欧盟的耐心。为了开放市场、吸引投资,中国逐步降低了所有壁垒,但在按照欧盟期望的市场经济模式改革国有企业方面,尚未取得重大进展。
![]() |
6月22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频峰会后出席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路透社 |
“达成协议的希望正在消退。欧盟对中国不断承诺要使其成为自由开放贸易的堡垒感到厌倦。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重大的改革努力。”
对欧洲而言,提高国有企业待遇的透明度至关重要。除非满足这些先决条件,否则欧盟不会签署任何协议。目前看来,中欧之间达成持久协议的条件尚不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不太可能接受模糊的承诺或流于表面的协议。
最后的冲刺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第31轮谈判将于本周正式启动,但专家表示,最后阶段的进展恐怕难以如预期。
欧盟对中国具有战略重要性,但北京尚未与布鲁塞尔建立信任并展现其重要性。中国政治局委员中没有一个人参与谈判,甚至连监督谈判进程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没有参与。这与中美贸易谈判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刘鹤率领中国谈判团队,并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 |
出口汽车在中国东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个港口装船。图片:THX/TTXVN |
“如果没有政治局委员参与谈判,中国将很难做出重要决定。”
事实上,欧盟仍然需要来自中国的强大投资来源,尤其是在欧洲企业渴望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的情况下。然而,在整个欧洲大陆高度戒备的背景下,谈判和签署合作协议使欧盟处境艰难。中国常常被视为欧洲的全方位竞争对手和虚假信息来源。欧盟还在一系列与华为、香港、新疆或新冠疫情相关的争议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
此外,布鲁塞尔唯一的政治势头正在减弱,欧盟与中国(中国在西方最坚定的盟友)之间的“媒人”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明年夏天离任。据称,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稳定关系也即将走到尽头,尤其是在德国总理的推动下,欧盟与中国之间长期谈判达成的双边投资协定即将达成。
![]() |
德国总理默克尔被视为牵线搭桥者,推动欧盟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图片来源:路透社 |
今年应该是欧盟与北京敲定投资协议的最后期限,该协议将向欧洲公司开放中国市场,因此未来几周的审查将是试图改变中国、重新平衡双边经济关系的最后一击。
然而,北京方面仍不愿接受该协议的一些关键条件,例如取消中国对国有企业的优惠待遇,这使得该协议面临无法快速达成的风险。
中国也持谨慎态度。双边投资协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双方更深层次的市场准入。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斌表示,如果该协定得以实施,实际上可能是单方面的,这意味着它只会惠及欧洲企业。
![]() |
欧盟-中国投资合作协定有望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中两个国家之间蓬勃发展的合作的里程碑。图:第21次欧盟-中国领导人峰会于2019年在布鲁塞尔(比利时)举行。 |
尽管中国尚未实现与欧洲相当的发展,但欧洲多年来一直对中国投资者开放。鉴于这样的差距,如果双方不相互让步,签署合作协议就难以取得太大进展,双边关系甚至可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