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士兵战场上的“宝藏”

丛健 DNUM_CCZBCZCACA 09:50

(Baonghean)——士兵的一生充满危险、欢乐与悲伤,也饱含爱与怀念。战争结束后,许多士兵仍然保留着战争纪念品,它们见证着他们艰辛的一生,见证着他们牺牲的一生,也见证着他们伟大的荣耀与英雄事迹。

抗法战士的“宝藏”

即将年满 90 岁,拥有 30 多年的军旅生涯,走过人生战争抗法抗美时期,住在门罗镇守水坊二号楼的何春松先生(1931年出生)至今仍保留着他军旅生涯的纪念品。除了勋章和文件,他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照片。

Ảnh: Công Kiên
和春松先生至今仍保留着战争时期的照片。图片来源:NVCC

其中最特别的是1950年他与党支部同志们合影,以及1954年北上会港集结那天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位军人人生中值得铭记的时刻,甚至是重要的转折点。

“从军三十多年,我一直很珍惜与战友、队友们一起分享生活和战斗的酸甜苦辣的时刻。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些照片,因为那些是人生中永远不会重现的瞬间。” 董先生分享道。

Bức ảnh ông Hoa Xuân Tùng cùng các đồng chí trong tổ Đảng được chụp từ năm 19. Ảnh: NVCC
和春松先生与党支部同志的合影,摄于1950年。图片来源:NVCC

16岁时,何春松先生离开家乡会门参军,参加了在五区交界处抗法的战斗,并于1950年在战场上入党。70多年过去了,但何春松先生至今仍保留着一张四位同志在党支部的合影,记录着身为先锋队员的喜悦和自豪。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董先生与战友们集结北方,驻扎在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会门。至今,他仍保留着一张与兄弟姐妹团聚的喜悦照片。那真是一个珍贵的时刻,不仅对家人而言,对祖国和国家也弥足珍贵。

Ảnh: Công Kiên
和春松先生家的客厅里摆满了照片和勋章,这些都是战争遗物。摄影:孔健

对于董先生来说,这些照片才是真正的“珍宝”,一路走来,他一直珍藏着这些照片。行进而当他回来与家人团聚时,他把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挂珍贵的照片。

与和春松先生同年出生的阮维仁先生,也曾在广治省武烈乡(清章县)参加过抗法战争。近70年过去了,这位抗法战士至今仍保留着一份珍贵的纪念品——一本近百页的小笔记本,由他的朋友们书写,记录了他在金兰战俘营遭受酷刑时的感受。

Ảnh: Công Kiên
阮维仁先生讲述战场记忆。摄影:孔建

1952年,在一次突袭中,阮维仁不幸落入敌手,被转移到顺化、岘港和甘兰(庆和)的监狱。在狱中,阮维仁和他的战友们继续斗争同样艰辛和激烈的是,他的小笔记本成为了分享狱中喜悦、悲伤和决心等多种情感的地方。

Ảnh tư liệu: Công Kiên
阮维仁先生1954年从金兰监狱带回的笔记本。摄影:孔建

1954年8月25日,根据《日内瓦协议》的规定,阮维仁先生从法国回国。他的回程行李里少不了一本充满爱意的小笔记本,它陪伴了这位士兵一生。阮维仁先生吐露心声:“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读老战友的话语,从中获得力量,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

长山火线遗迹

身为抗美援朝军人的阮玉平先生(生于1946年),居住在清忠乡(Thanh Chuong),他珍藏着许多军旅生涯的纪念品。从勋章、徽章、军旅记录到笔记本、日记本和手帕,阮玉平先生悉心保存着这一切。尽管这些纪念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但主人依然珍藏着它们,视它们为军旅生涯的“珍宝”,与他的青春岁月息息相关。

Những cuốn nhật ký và sổ ghi chép được ông Nguyễn Ngọc Bính đưa về từ chiến trường. Ảnh tư liệu: Thanh Quỳnh
阮玉平先生从战场带回的日记和笔记本。摄影:Thanh Quynh

平先生透露:“为了保留这些纪念品直到今天,这些东西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真的非常不容易,因为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连保住生命都困难,更别说保住财物了。那时,在房屋尚简陋的年代,风雨洪水频频威胁,每次洪水来袭,我都担心如何保住这件无价的“珍宝”。

在阮玉平先生的纪念品中,战争日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记主人定期细致地记录了在长山山林中与美军作战的行军途中,他们的工作和情感。翻阅1972年7月在广治战场上记录的日记,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烈日炎炎”的“热度”,以及当时极其激烈的战斗。

Những kỷ vật chiến trường luôn được ông Nguyễn Ngọc Bính nâng niu, gìn giữ. Ảnh tư liệu: Thanh Quỳnh
战场遗物始终受到阮玉平先生的珍爱和保护。图片:Thanh Quynh

透过这些,我们既能看到士兵们的艰辛、牺牲和战斗精神,也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乐观。“我家有三代军人,我的父亲曾是抗法军人,我们的儿子也走上了军旅之路。我保留这些纪念品,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家族传统,并为之感到自豪。” 平先生说道。

同样是抗美援朝的士兵,来自兴盛乡安上村的吴春有先生(生于1950年)至今仍保留着自己在长山线担任运输员时的纪念品。其中就有一篇他在1973年全军胜利竞赛大会上接受采访的文章。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也是军人的骄傲。

Ảnh: Công Kiên
吴春宇先生至今仍保留着1973年的这篇文章。摄影:孔健

由于他的成就,Uoc先生被授予第 559 组被派往河内参加全国胜利竞赛大会的吴春宇士兵,被一名记者找到进行采访。几天后,他返回战场继续执行任务。士兵吴春宇收到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他在大会上接受采访的报道。

文章的标题是《胜利之声》,对余先生的采访则题为《我……司机》。全营官兵都来祝贺,余先生把文章剪下来留作纪念,近50年来一直珍藏着。

Bà con nhân dân và CCB thành phố Vinh xem triển lãm chuyên đề “Ký ức thời hoa lửa” tại Bảo tàng Nghệ An. Ảnh tư liệu: Thành Chung
荣市民众与老兵在义安博物馆参观“战国记忆”展览。图片:Thanh Chung

还有很多很多。士兵正在保存战场遗物,铭记青春的光辉岁月,让子孙后代永远引以为豪。许多遗物由其主人——老兵——捐赠给博物馆,以永远铭记越南人民在抗敌救国道路上英勇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