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电报展现了军事天才的远见卓识”
将军的命令用极其简洁的措辞,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指明了实现目标的行动方针。
为备战胡志明战役,武元甲总司令代表常设军事委员会向全线部队签署了如下电报:“更快、更快,更大胆、更大胆,抓紧每一分钟、每一个小时,冲向前线,解放南方。坚决战斗,夺取彻底胜利。”
国防学院军事艺术与科学研究所所长武玉水大校博士更清楚地解释了这封历史性电报的意义,他表示,在那个历史性时刻,将军的电报既是总司令的命令,也是鼓舞战场官兵士气的号召。
![]() |
武玉水上校:这封电报及时命令我军在战场上实施随机应变计划,迅速组织指挥,形成包围圈,向西贡政府的最后巢穴挺进。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将军的电报既是总司令的命令,同时也是鼓舞战场官兵士气的号召。在战争极其关键的时刻,将军的命令用简短的语句,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方针,如果已经快了,就需要更快,如果已经大胆,就需要更大胆,以解放南方、决战、彻底胜利为目标。
![]() |
光伏:那么,将军的命令就变成了一种具有“一天等于二十年进军西贡”精神的战斗号召,上校?
武玉水上校:这一命令以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最高决心传达给战场各级领导、指挥员;传达给每一位干部、党员和战士,要求他们本着“迅速、大胆、出其不意、必胜”的方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指挥一切行动。全民族以这一精神投入战斗,严格执行这一命令,我南方战场各军民坚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艰辛和牺牲,紧急加快行军速度,打出前进的道路,与敌人作战,为在西贡进行解放南方的最后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光伏:上校,您能不能讲一下作为主力部队的第四军是如何体现出抗敌进取、开辟道路、奋勇前进的精神的?
武玉水上校:实际上,来自宁平的第一军奉命以闪电般的速度行军1700多公里,于4月中旬到达东南地区。第二军在解放岘港后,沿着1号公路紧急行军约900公里,为保证军的机动性,动用各种车辆2000多辆,于4月18日抵达边和和巴地。第三军在圆满完成在西原战场和中部沿海各省歼敌任务后,迅速动员兵力,向东南地区部署。
我们看到,武元甲大将的命令确实是鼓舞人心的源泉,增强了我军和人民在1975年4月这个历史性月份里战斗的意志和决心,取得了只有我军和人民才能取得的胜利。这一命令满足了全党、全民、全军的愿望,动员和集中了全国的力量进行最后的决战,以解放西贡和解放南方为目标。
![]() |
中央军委书记武元甲上将传达政治局关于开展胡志明战役的决议。图片:国家历史博物馆 |
光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上校是否认为将军要求部队快速、甚至更快的命令也是执行夺取最后决战先机计划的指导思想?
武玉水上校:南方战场敌我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力量对比,为我们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遇,行动迟缓,西贡军队就有机会调整战略部署,恢复元气,坚持下去,到那时战争就可能拖下去,我们就会失去有利时机。武元甲大将代表中央军委常委起草的命令,如同历史的碎片,见证着我党对机遇的把握和战略眼光,为1975年春季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光伏:将军在签署电报之前,曾指示各方面军,如果敌人战略性地撤出顺化和岘港,就必须迅速进攻西贡。所以,将军的电报肯定了将军的战略眼光和天才的军事思维,先生?
武玉水上校:没错,将军的上述言论展现了军事天才的远见卓识。事实证明,南越军队在南部战场的战略部署主要集中在两端,在中部部署了较为薄弱的兵力,包括中南地区和西原地区。因此,邦美蜀镇虽然敌军实力不强,但却是敌人的要地。将军和中央军委在解放南方的战略决策中,建议政治局选择邦美蜀作为战略要地,令敌人措手不及。
![]() |
胡志明战役期间,我军占领了伪军总参谋部。图片来源:国家历史博物馆 |
历史事实表明,西原战役的胜利动摇了敌军在西原的整个防御体系,迫使傀儡政府军做出撤出西原、转守第五区平原的错误决定。出其不意的进攻为战役创造了突破口,并最终取得了具有连锁反应的战略突破,打破了敌军的战略阵地,成为南方军事政治局势发展的转折点。我军乘胜发起顺化—岘港战役,粉碎了敌军重新集结的战略计划,由此为向西贡傀儡政府老巢发动总攻创造了战略先机。
这充分肯定了将军的英明。将军与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全党、全民、全军一起,谱写了我国几千年建国卫国史上最伟大、最伟大的英雄史诗,其广度、深度、高度和分量都无与伦比。这一伟大壮举将超越一切空间,永垂不朽。它有力地证明了越南人民在保卫祖国、解放民族的斗争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力量和智慧。
光伏:谢谢您,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