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湖的变化

清琼 - DNUM_BJZAGZCACC 19:39

(Baonghean.vn)——位于海拔近600米的帕隆村(Ta Lom,隶属于Tuong Duong县Tam Hop乡),居住着122户蒙族家庭。这里曾被认为是Tuong Duong山区的“贫困核心”,但凭借着克服困难的努力和大胆的经营理念转变,这片土地日渐焕发活力,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片土地上洋溢着繁荣的景象,也蕴藏着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

脱贫攻坚“红种子”先锋

我们跟随省委民运工作队和乂安省青年联合会来到帕隆村(Ta Lom),希望为这里的人民和孩子们带来切实可行的青年项目。从村中心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林间小路,帕隆村展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苗族村落的淳朴之美。

截至目前,帕隆县近90%的内部道路已完工,由当地人民和地方政府一致投入人力物力建设。图:Thanh Quynh

帕隆雄巴措村村长笑容灿烂地迎接我们,他说,全村由雄族和老族两个蒙族家族共同居住。两族中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深受村民信任的党员。在这些党员的带领下,村民们大胆尝试新的经济模式,一致破除陋习,逐步向科技进步靠拢,在经济领域取得进步。

雄巴措村村长带我们参观了雄东察(1982年出生)家的七叶参种植示范点,他难掩喜悦,说道:“这种植物生长在深山老林中,非常珍贵,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它来治胃痛,后来发现它还有强身健体、治疗高血压的功效,所以寻找的人越来越多。多年来,这种植物已经不多了,走一整天都找不到它的根。因此,当地动员大家保护和繁殖这种珍贵的植物,为脱贫攻坚多一条出路。”

在党员的带动和示范下,全村已有5户农户实施了该模式。其他诸如养殖奶牛、饲养商品山羊、种植红姜黄等模式……也在党员和村民的带动下逐步落地,成效显著。

Pha Lom 村(Tuong Duong 区 Tam Hop 公社)Xong Tong Ca 先生家族的人参种植模式。照片:清琼

谈及村党支部在陪伴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时,帕隆村党支部书记雄巴捷表示,目前,帕隆村党支部有党员24名,其中包括荣获50年党龄党章的党员,为这里的年轻一代留下了宝贵的后盾。

党支部党员们的具体行动,让群众看得见、听得见、信得过、效仿得过。党支部落实的关于经济发展、农作物结构调整、加强边境地区安全秩序等专题决议,在群众中得到了有效落实。为了提高党支部素质,近年来,一批来自公社的党员干部被派往帕隆县党支部,他们不畏艰辛,挨家挨户“拉手做示范”。

例如,公社党委副书记雄巴诺同志与群众一起参加了党支部活动。他结合自己在奶牛养殖示范方面的经验,陪同群众修建了牛棚,形成了乌鸡、山羊、猪等商品养殖示范。同时,在全体党支部的支持下,群众在查拉普和溪恩贡地区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4公顷以上,其中包括许多高产水稻区。红姜黄、百香果等种植示范也为群众增收脱贫做出了贡献。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第九青年志愿者团的带动下,帕隆族人尝试了许多新的经济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姜种植模式。摄影:Thanh Quynh

一致执行提出的决议

走在通往村里的宽敞水泥路上,村长说,这是村里群众捐建的最后200米路,他们和公社150名工会成员、青年一起,浇筑了近3米宽的水泥路。201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水泥援助下,群众捐地、捐人力、捐物,把村里所有湿滑的土路都修成了宽阔的水泥路。

村里的青年联盟成员贡献青春,参与实施乡村交通项目和社区项目。图片:Tam Hop 公社青年联盟

除了交通干线混凝土铺设竣工的喜悦之外,今年帕隆村的村民们还有另一份喜悦:他们拥有了新的畜牧养殖区。有了新的养殖区,猪和牛再也不用饿死、冻死、病死了。

此前,在修建畜牧场期间,祥阳防护林管理委员会696分区7区内设置了许多当地群众的营地。为了保护当地防护林区,第九青年志愿者团与党委、三合公社政府、三合边防站以及帕隆村的村长、村长和有地位的人共同制定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国家法规、森林保护与发展法和土地法。

在群众逐渐同意的情况下,工作组仔细清点了每户畜禽数量,制定搬迁养殖场的计划,将畜禽转移到白拉克地区的规划区,以便群众能够长期稳定养殖。

值得一提的是,Lau Ba Phong夫妇(生于1980年)和Vu Y Dia夫妇(生于1981年)是帕隆村首批同意将养殖场迁至白拉克的农户之一。如今,他们家到养殖场的距离已缩短至仅3公里,因此从家到养殖场的路程也缩短了。得益于丰富的天然食物以及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的便利,他们的牲畜体重显著增加。正因如此,他们夫妇的9头猪已被商贩预订,将在近期收购。

同样是养殖模式发达的家庭,Xong Y Nhia 女士(1982 年出生)说,自从她家把饲养了多达 20 头黑猪的养殖场从 Cay Dao 坡地搬到 Bai Lac 后,养猪和出售猪只都方便多了。由于通往养殖场的道路宽阔,牲畜的消费更加便捷。正因如此,商贩们不敢压价,因为越来越多的买家来了。

由于经营理念的转变,即使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帕隆村村民的粮仓也总是满满当当。图片:Thanh Quynh

黎鸿泰书记表示,白拉坡地面积约112公顷,天然食物资源丰富,为当地群众的牲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蒙族人民有信心继续尝试其他经济模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其中,蒙族人民的红姜种植模式尤为值得一提。截至目前,帕隆村70多户蒙族家庭已与第九届青年志愿者队合作,种植了近8公顷红姜。

特别是,11户被迫将畜牧养殖场迁至白拉坡的农户,在总队和公社政府的协助下,发展了高效的姜黄种植模式。平均每公顷姜黄种植面积为村民带来约1.5亿越南盾的收入。村民们利用园地和丘陵地带,实现了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同步发展。生活日益富裕,村民们对党、政府和社会政治组织能够齐心协力实现既定目标的信心也增强了。

清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