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居同志: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总书记

光伏 DNUM_AIZAHZCACC 15:37

总书记阮文居于1912年7月9日(壬戌年5月25日)出生于北宁省慈山县义立乡富溪村。慈山-北宁省阮氏家族以人才济济而闻名。阮文居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爱国的儒家学者,都做过教师。阮文居自幼随外祖父生活,学习汉字,并受到祖父灌输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阮文居自幼聪慧过人,性格坚强。

阮文居同志画像。

1927年,阮文居赴河内求学,考入宝井学校(今朱文安中学)。在这里,阮文居接触了革命,参加了许多爱国活动,阅读了《青春报》和阮爱国领袖的著作《阳春梦》。1928年初,阮文居被录取加入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由于他的爱国和革命活动,1928年5月,阮文居被学校开除,回到家乡,在河内郊区的下炉村(今东英县桥洞村)任教,寻找与该组织的联系。在任教期间,阮文居结识了许多革命前辈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包括未来党的领导人吴嘉棣同志。 1928年8月,阮文居被秘密警察逮捕,拘留12天后获释。

1928年8月底,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北方支部在河内秘密开会,提出派遣会员到矿山、工厂和建筑工地“无产阶级化”的政策。当时,阮文居正受到法国特工的监视和监督,于是北宁省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省委书记吴嘉毓同志派人介绍给主管全矿区的海防市委书记阮德景同志,让他派阮文居到东北煤矿区,主要是在王登矿区工作。

大湖附近的护国学院 - 西湖附近的护国中学 - 宝井学校(后更名为朱文安学校)。位于宝井村,帕皮尔村路(现为翠奎街)。

1929年6月17日,印度支那共产党诞生。阮文居、黎文良……是第一批被考虑入党的党员,当时他们年仅17岁。1929年9月,阮文居被调往海防,负责建立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通过海路与外国联络站的工作。后来,他被阮德景同志指派协助海防省委工作。

1930年越南共产党成立大会后,全国组织机构健全,从前身组织的共产主义支部发展到越南共产党的支部,再到新支部组织的发展。在阮德景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阮文居同志积极深入广宁全矿区开展工作。1930年底,阮文居同志提议成立矿区特区委员会,经北部区党委批准,他被任命为特区委员会旁的北部区党委代表。

《Tin Tuc》报社总部——印度支那民主阵线的喉舌。

1931年2月15日,阮文居同志从锦普前往鸿基途中被捕。法国秘密警察将他关押在鸿基、海防,最后关押在河内华庐的监狱。1931年5月中旬,阮文居和许多同志被河内刑事委员会判处终身流放,并被流放到昆岛。抵达昆岛后,阮文居与黎笋、范文同、黄国越、河辉甲、梁庆添、黎青毅、阮文灵等同志一起被敌人囚禁在二号营……在昆岛,他系统学习马列主义,阅读经典著作,并在秘密牢房的领导下参与二号营的领导工作。

河西(现河内)万福村——1939 年至 1945 年期间北方地区党委的安全区(来源:国家历史博物馆)。

1936年,由于法国人民阵线的胜利,法国人民阵线政府对印度支那的政治犯颁布了大赦令。在人间地狱昆岛流亡五年多之后,阮文居同志和许多同志终于在1936年11月回到祖国大陆,获得释放。

1936年底,阮文居同志前往河内,与同志们联络,继续开展活动,重建被敌人白色恐怖统治多年的党的根据地。阮文居同志、陈贵建、阮文明(共产国际培养人员)成立了倡议委员会,逐步吸收被敌人释放到河内活动的新干部加入委员会。在倡议委员会的领导和安排下,河内、海防和其他省市的党组织逐步恢复。1937年3月,召开了成立北方临时党委的会议。会上,阮文居同志被选举为党委常委,并被党委任命为党委派往中央的代表。

1937年8月底,根据北方临时党委的委托,阮文渠同志和黄国越同志前往西贡,参加于1937年8月25日至9月4日在嘉定、霍蒙、巴甸举行的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同志有:黎鸿峰、何辉塔、阮文渠、阮氏明开、武文晋、阮志耀等同志。在会议上,阮文渠同志受中央委托宣读了关于党的群众活动的报告。他批评了群众组织原则方面的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导致了党的孤立主义和孤立状态。大会还选举阮文居同志、何辉塔同志、阮志耀同志、武文晋同志、黎鸿峰同志为越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何辉塔同志为越共中央总书记。

1937年9月,阮文渠同志以中央常委身份前往河内召开会议,成立北方区委员会和中央区委员会,黄文农同志任书记,阮文渠同志任常委。北方区委员会成立不久即解散,成立北方区委员会和中央区委员会。除了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体系和群众组织之外,作为党在北方的最高领导人,阮文渠同志和长征同志还组织和指导党的公开新闻活动,主要通过《劳动报》进行。正是《劳动报》聚集力量,展现力量,迎接法国政府代表戈达尔来印度支那视察局势。

1938年初,民生民主运动在全国高涨之时,阮文居同志从河内秘密前往西贡参加越共第五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他顺道到顺化会见黎笋同志,商讨建立从河内到西贡的秘密安全交通线,并呈交中央委员会。

1938年3月29日至30日,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在嘉定县霍门镇巴艳新泰一村召开。会议决定:根据阮文居同志的提议,建立统一民主阵线;维护和巩固党的组织体系,开展党的公开活动;彻底打击托洛茨基派;颁布《保卫印度支那决议》,动员士兵。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选举成立了由11名同志组成的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其中包括远赴莫斯科的阮爱国同志;选举成立了由5名同志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成立了由3名同志(阮文渠、何辉塔、黎鸿峰)组成的书记处,这是越共新的机关,阮文渠同志任总书记。

作为此次大会的直接参与者,黎笋同志评价道:“从年龄上看,顾先生虽然比我们、黎鸿峰先生和何辉塔先生年轻5至10岁,但他是党内杰出的知识分子,思想敏锐,政治敏感,具有团结和说服同志的能力。他是一位品德纯正、受人尊敬的共产主义者。”

因此,阮文居同志在不到26岁时就成为越共第四任总书记,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最年轻的总书记,而且他没有在中国和苏联接受过正规的培训。他必须拥有伟大的思想、高尚的共产主义人格和非凡的意志,才能赢得在斗争中历练过的共产党员集体的信任。

五届中央代表会议后,法国秘密警察得知阮文居同志取代河辉塔同志担任总书记,遂组织严密搜捕。阮文居同志遂秘密返回河内,通过《政务报》集团指导党的公共报刊工作,指导《丹忠报》的出版发行和在西贡的丹忠报社。在河内,阮文居同志虽然秘密活动,但仍与北溪区委、河内市委一起,于1938年5月1日在杜索地区组织了大型集会,庆祝国际劳动节。这是在党领导的1936年至1939年争取民生和民主的斗争时期,越南全国规模最大的集会。此外,阮文居同志还指导区委派人参加北溪众议院议员竞选,指导北溪民主青年联盟的多项活动,并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

在河内工作期间,他接到中央报告,称西贡有多名党的领导人被捕,托洛茨基分子对共产党的挑衅加剧,于是他秘密进入西贡。

春节过后,他立即前往河内,秘密地在多地活动,指挥河内的革命运动,并与西贡的越共中央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在此期间,他撰写了数百篇具有强烈战斗精神的文章,尤其是《印度支那人民的民主自由》一文,并于1939年6月左右完成了非常著名的著作《布尔什维克精神的自我批评》,并于1939年7月派人带到西贡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至今,《自我批评》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9月28日,印度支那总督颁布法令,执行法国总统的命令,禁止在印度支那全境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并下令实施恐怖统治,逮捕革命者。1939年9月,总书记阮文居和党中央委员会了解情况后,指示全党转入秘密活动,建立多个秘密基地,并派遣干部出国与领导人阮爱国取得联系。

形势紧急,总书记阮文居秘密离开河内前往西贡,为第六次中央代表会议做准备。抵达荣市后,阮文居同志会见了中部地区党委,拜会了乂安-河静跨省党委书记丁文迪,指示党委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乘火车前往南方。丁文迪此时已经叛变党,立即向法国秘密警察部门报告。由于行程准备周密,尽管秘密警察部门正在积极搜捕阮文居同志,但他仍然安全抵达中央根据地。在中央党委同志、南部地区党委和西贡-堤岸市党委领导的积极帮助下,阮文居同志完成了党的新政策文件草稿,提交第六次中央代表会议讨论。

1939年11月6日至8日,越共第六次中央委员会会议在嘉定省霍门县新泰一公社武兆十八村举行,由总书记阮文居主持。会议就党的新政策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决定将党的一切公开和半公开活动转为秘密活动。会议还确定了斗争口号、斗争形式、目标和革命力量、阵线问题和未来政府问题,并统一了全党的意志和行动。可以说,六大标志着我党在建党初期回归胡志明思想,在国内外历史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转变战略方向,充分肯定了年轻总书记的敏锐和创造力。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立即返回各自地区,执行中央委员会关于新路线的决议,而总书记阮文居则留在西贡嘉定指导全党工作。此时,法国殖民者实行白色恐怖政策,追捕共产党员。1940年1月17日凌晨,在阮新严街312号(1954年后改为发艳街,现为陈廷旭街),法国秘密警察包围并逮捕了总书记阮文居和黎笋同志以及许多革命干部。南方秘密警察头子巴赞直接审问并残酷拷打阮文居同志,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1940年底,阮文居同志与黎鸿峰、何辉塔、黎笋、阮氏明开、武文晋等同志被殖民政府多次审判,并被判处不同刑期。南方起义爆发失败后,1941年3月25日,西贡军事法庭以起草成立反帝统一战线决议案、“鼓吹暴力”、“对南方起义负有精神责任”等罪名判处阮文居死刑。

1941年8月28日上午,总书记阮文居与同志武文晋、阮氏明开等众多革命领袖在嘉定省霍门县新泰一社八丈垅村被敌军杀害,终年29岁。

荣诺医院(现为霍蒙县医院)——法国人在这里处决了阮文居同志(来源:人民警报)。

阮文居同志在民族民主革命高峰时期担任越共中央总书记,是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和党的优秀理论家。他为揭露托洛茨基主义、加强党内团结统一、迅速指导向新时期战略转变而做出不懈斗争,是革命道德的光辉典范。

2012年,值阮文居总书记诞辰100周年之际,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的阮富仲同志感慨地评价他的前任:“他是越南革命的一位杰出的年轻领导人,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民族的杰出儿子,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奉献一生”。值此之际,我党和国家在其故乡修建了纪念区,包括一座纪念碑、一座纪念馆和一所宽敞的校园。北宁省政治学校以及北宁省的许多学校、公园和街道都以阮文居同志的名字命名。此前,自1976年起,为纪念阮文居同志,北宁省还修建了阮文居同志遗迹区。

全国各地有许多街道、学校和文化设施以这位最年轻的党的总书记命名:在首都河内,嘉林县从章阳桥到桥翠环岛的美丽道路以阮文居命名。在嘉林县,大圣乡有一所中学以阮文居命名;在胡志明市第一郡和第五郡,有阮文居街道和霍门县的一所中学以党的总书记命名。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