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文化认同的“守火者”
(Baonghean.vn)——由于时代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变以及民族融合进程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美好的文化遗产,乂安省高地的老人男女老少日夜默默耕耘,勤勉传承,希望将文化价值传承给子孙后代。
![]() |
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在高原村落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依然能轻易邂逅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母亲和祖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每位女性,尤其是泰族祖母,依然夜以继日地辛勤刺绣,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技艺。摄影:丁俊 |
![]() |
织锦是泰族悠久的文化特色之一。居住在三泰乡坎村的魏氏莲女士说:“过去,泰族女性从小就由母亲和祖母传授刺绣和织布技艺。因此,织布和织锦刺绣已成为泰族世代传承的典型传统文化特色,并成为女性成年结婚时衡量其灵巧和才华的标准。如今,女孩们对织布不再感兴趣,所以即使我们年事已高,我们仍然努力传承祖先留下的传统技艺。” 图片:丁俊 |
![]() |
克木族和泰族也拥有悠久的编织传统。对他们来说,编织从小就根植于血液之中。因此,编织不仅是为了赚取额外收入,也是为了传承这门手艺以及民族的传统美。照片:丁俊 |
![]() |
乌都族是越南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目前居住在祥阳县。除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习俗外,乌都族的织布、染布和缝制特色服饰仍然保留着。值得注意的是,在染布过程中,乌都族仍然遵循着独特的手工方法。目前,居住在祥阳县峨美乡旺蒙村的罗氏娥女士是少数仍然懂得染制乌都族服饰的人之一。她说:“为了弄到一锅染布水,我必须深入森林采集树皮,然后把它们带回锅里煮沸,再加入少许石灰粉。就这样,煮到水变色,再把布料放进去染色。” 图片:丁俊 |
![]() |
克木族的Tơm旋律,其迷人之美,源于一种非常独特的乐器——Pi。在克木族丰富的乐器体系中,高达90%的Pi由竹子制成,音色独特,时而低沉,时而高亢。面对乐器失传的危险,梁明乡Coi村的老年人们创办了一个“克木族传统文化保护俱乐部”。图片:Dinh Tuan |
![]() |
傣族是拥有众多独特传统乐器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卡侬鼓。这是一种当地居民用来舂米的工具,尤其是当杵敲击稻谷槽时,会发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声音。因此,卡侬鼓已成为当地社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在高地地区,尤其是老年妇女,每逢节假日和春节,都会举办卡侬鼓节。图片:丁俊 |
![]() |
面对现实:身为泰国人,却无法读写泰语。功勋工匠魏汗文(生于1946年)居住在祥阳县安化乡,热爱本民族文化,因此他研究、收集并与他人共同编写了一套教材,用于教子孙学习泰语“来报”(Lai Pao)。他希望帮助子孙学习读写泰语。照片:丁俊 |
![]() |
各高地乡村的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作用,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丁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