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的工匠守护着托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庆利 DNUM_BGZABZCACD 15:01

(Baonghean.vn)——在归合县义春乡,人们称工匠张青海为“民族灵魂的守护者”,因为他为保护和弘扬当地土族人民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价值做出了贡献。

保护宝贵的资本

艺术家张清海在村口迎接我们,他身着棕色服装,肩挎包里装着一支竹笛,令人印象深刻。张清海出生于莫村(现称莫莫村),祖母高氏舍是一位著名的土族民歌歌手,曾受保大王邀请前往顺化宫廷演出。张清海自幼便生活在土族文化空间里。

长大后,他参军入伍,参与保卫北部边境的战斗。回乡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考入了义安省立中级文化艺术班,并被分配到义春乡负责文化工作。

工匠张青海(棕色衬衫)为保护佤族文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图片:丁宣

25 年来,张清海先生一直关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衰落,他满怀热情、孜孜不倦地走访各个村庄,会见手工艺人和村里的长者,收集、保存和发展归合县土族人民的民歌、乐器、家用器皿、民间疗法和传统习俗。

亮点包括:莫崇拜、灵魂崇拜、锣表演、雕刻;Bong Huong、A 和 Xam 的童话故事、100 首 Da oi 歌曲。

张清海先生(右二)荣获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以表彰其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方面的杰出贡献。奖状由省委书记、省人民议会主席泰清贵先生颁发。图片:Thanh Cuong

特别是他与党委、政府一道,倡导和动员民众恢复早已失传的保母祭祀活动。保母祭祀是土家族祈求风调雨顺、水源充足、保障农民日常生活和灌溉的古老习俗。

在土族人的观念中,莫诺克是一处神圣之地,是为村民提供清凉甘甜水源的地方。过去,土族人在寻找土地定居、建立村庄时,往往会选择一处地下水源充足、清澈洁净的洞穴。

艺术家张青海和归合义春乡莫莫伊村的Tho民歌俱乐部。 Clip Dinh Tuyen - Khanh Ly

村落建立后,每年农历三月初十,村民都会聚集在水源处,一般是在洞口前,祭祀洞神,请玉皇大帝见证,并请来墨子,以表达村民对水源丰沛的感激之情。

“仪式结束后,村里的长者会选择年轻人清理水渠,净化环境,确保莫水源始终干净畅通。”工匠张青海说道。

艺术家张清海(棕色衬衫)与莫诺克村的托族民歌俱乐部成员以及莫莫村的莫神庙合影。摄影:丁宣

除了 Boc Mo 仪式之外,由工匠张青海收集和恢复的土族民歌、民间舞蹈和风俗习惯已在乡县各阶层的村庄中广泛传播。

归合县各艺术团体经常以张青海先生收集的题材参加各级比赛和演出,并屡获大奖。张青海艺人本人也曾参与在河内市朔山县同莫镇54个民族文化村重现“培母仪式”以及在广义省举办的第三届中央民族文化节。

工匠张清海收集并修复的土族民歌、民间舞蹈和习俗,在乡县各阶层的村庄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图片:丁宣

海先生还收集了一些土族民间疗法、美食、服饰、乐器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和劳动用具,并表演了一些土族风俗习惯的技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在义春乡乃至整个归合县保护和传承土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沟通、传播

作为文化官员,张清海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全民团结一心,建设社区文化生活,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收集和保存土族文化的同时,手工艺人张清海还推动成立并参与土族民歌俱乐部。第一个土族民歌俱乐部于2003年在莫村成立,并被乂安省评为省级文化模范。

他还为创建托洛族民间音乐俱乐部和恢复莫莫村的博莫节做出了许多贡献。托洛族民间音乐俱乐部的党支部书记、村长张廷一先生说:“虽然他不住在莫莫村,但出生在这里,艺术家张清海与党支部、村委会和人民商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成立了托洛族民间音乐俱乐部,该俱乐部有45名成员,涵盖各个年龄段,跨越3代人。”

该俱乐部每月周六和周日举行一次活动,以“保持爱的火焰”和保护托族文化特征的意识。

Mo Moi Tho 民歌俱乐部表演。照片:Dinh Tuyen

该村还恢复了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举行的钵母节,该节由两部分组成(祭祀部分是从下坝乘船到钵母村的水泉和钵母庙进行游行仪式;庆典部分包括歌舞、锣鼓、雕刻和美食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来自村内外的游客)。钵母节的亮点是古老的民歌《唐康乐》,这首歌曲讲述了人们的劳动和生产过程,由艺人张青海收集。最近,该村还在社区文化馆内修复了土族古老的吊脚楼,以便后代了解祖先过去的生活。

当他还是公社文化干部,身体状况良好时,每当听到有潜力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艺术家张清海都会勤勉地去鼓励孩子们参与传承土族民歌的活动。许多孩子如今已成为村庄和社区的文化核心人物。他以热情激励着年轻一代热爱自己的原汁原味的文化,从传统服饰到民歌。

艺术家张青海。照片:Dinh Tuyen

他还不辞辛劳地收集、保存和珍爱托洛族的传统乐器。据他说,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但当鼓、锣、排箫和钹的节奏交织在一起时,便营造出喜庆的氛围,欢欣雀跃,洋溢着胜利的豪迈气势,驱散了深山老林寒夜的沉寂。托洛族在迎接新年、节日、丧葬、婚礼以及庆祝新稻、新米等文化艺术活动中,都用这种豪迈的气势来庆祝新年。

2022年3月,归合县向胡志明博物馆捐赠的一套土族乐器,是工匠张青海多年来珍藏的。当我们问他,这样捐赠会不会可惜?张青海真诚地回答:“不会!因为我知道,这些乐器一定会被精心保存,并有条件向更多人传播土族的文化特色。”

艺术家张青海演奏佤族乐器。图片来源:潘江

义春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张氏缘女士评价艺人张青海先生说:“海先生是一位为保护义春乡佤族文化特色做出许多贡献的人,特别是在民间歌曲和乐器方面,在许多地方都有表演。”

目前,义春乡也出台了关于保护佤族文化的决议。当地已成立三个佤族民歌俱乐部:Dot Va、Mo Moi 和 Xom Mo,并积极开展工作。

尽管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手工艺人张青海依然深深地眷恋着土族的文化灵魂。他的默默贡献得到了认可,他成为乂安省两个典型人物之一,该典型人物来自全国各地和单位,被选送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育旅游部和胡志明博物馆于2022年5月联合举办的“朴实而高尚的典范”胡志明作品展。

更为光荣的是,2022年,在由中央宣传部、越南电视台配合举办的“胡志明——向往的旅程”活动中,艺人张青海是来自乂安省三位获得政府总理颁发奖状的个人之一。该活动旨在表彰2022年全国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的典型人物。

艺术家张清海与苗苗村党支部委员会、土族民歌俱乐部成员以及义安报记者交谈。摄影:丁宣

然而,工匠张青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谦逊。在莫莫村一栋新修复的古式吊脚楼里,这位敬业的工匠一边品着绿茶,一边与我们交谈:“这份成就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和土家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共同维护、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将民族文化作为源泉,永不枯竭。”

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