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起草新法案遏制网络犯罪蔓延

潘文和 May 10, 2023 14:53

(Baonghean.vn)——新加坡政府正在寻求通过一项新法案,允许发布指令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包括阻止访问涉嫌欺诈的网站。

插图照片。

新加坡正与世界各国一道起草一项新法案,赋予监管机构管控网络内容的权力。这项名为《网络犯罪危害法案》的法案将允许当局对涉嫌网络犯罪采取早期行动。

新加坡目前正寻求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一项新法案,该法案将允许该国发布指令,防止恶意网络活动的蔓延,包括阻止访问涉嫌欺诈的网站。

《网络犯罪危害法案》于 5 月 8 日首次在新加坡议会提出并提交,其中概述了五项核心法规,当政府怀疑“任何网站、在线账户或在线活动”被用于欺诈或恶意活动时,可以颁布这些法规。

例如,在线服务提供商可能会被指示禁用特定内容,例如网页或帖子,包括内容的副本,以使其无法在新加坡境内查看。他们还可能被指示阻止访问某个网址(URL)。

应用商店还可能被要求从新加坡商店中删除该应用程序,以防止国内用户进一步下载。

新加坡内政部表示,这项拟议法案将允许当局对实施或协助网络犯罪的人采取行动,是新加坡网络保护“一系列法律”的一部分。该法案可能适用于九类刑事犯罪,包括影响国家安全的活动、非法赌博和煽动暴力的活动。

只要有“合理怀疑”某项网络活动是为了促进犯罪,政府就可以发布指令。

新加坡内政部补充道,需要采取“主动”措施来打击网络犯罪,使其规模和速度达到顶峰。内政部指出,犯罪集团日益复杂,恶意活动可以在网上迅速蔓延。与其他特定犯罪相比,较低的行动门槛使政府能够在任何人落入陷阱之前就打击诈骗和恶意网络活动。

作为金融中心,该岛尤其容易受到虚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的影响。今年早些时候,在一次打击网络儿童性剥削(包括传播淫秽内容)的行动中,有23名男子被捕。2022年,在一次打击通过聊天应用程序进行毒品交易的行动中,有32名毒品犯罪分子被捕。

数据还显示,近年来新加坡的诈骗和恶意网络活动有所增加。仅去年一年,新加坡就记录了33,669起诈骗和网络犯罪案件,比2021年增长了25.2%,诈骗者造成的损失超过6.607亿新元(4.96亿美元)。网络钓鱼是此类活动的常见攻击形式,其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多,2022年报告的诈骗案件为8,500起,而前一年为3,100起。

新加坡内政部表示,拟议的新法案将为政府提供手段,对具有犯罪性质或用于促进犯罪的网络内容采取迅速行动,并在此类活动对用户产生不利影响之前予以阻止。

该法律草案还概述了行为准则,要求某些在线服务建立系统和流程,以防止恶意网络活动,并支持针对此类网络犯罪的执法行动。

如果尽管有《行为准则》,但指定的在线服务仍然存在恶意在线活动的风险,则可以向服务提供商发出指示,要求其采取措施降低该风险。

拟议的法案包括一项上诉机制,供政府指令的接收者要求重新考虑或撤销该指令。

据新加坡内政部介绍,该法案是一系列旨在保护新加坡免受有害网络活动侵害的法律的一部分,例如《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操纵法》和《外国干涉法》。

《网络安全(修正案)法》也于今年早些时候生效,该法允许新加坡政府向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指令,阻止当地居民访问其认为“严重”的内容。如果运营商拒绝遵守该指令,该法规还允许切断对社交媒体网站的访问。

为了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在考虑引入互联网实名制。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也支持实名制。

事实上,旨在实现可追溯性或禁止匿名的实名网络注册政策在世界各地相当普遍。例如,2007年,韩国实施了一项实名法,要求所有互联网用户向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交居民登记号码(RRN)以验证身份。2011年,在德国,时任内政部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在挪威枪击事件后倡导实名政策。鉴于匿名对执法和公共秩序的影响,中国在2012年决定扩大其互联网监管范围,要求互联网用户进行实名注册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迹象,5月8日,信息传媒部副部长阮青林在国会司法委员会说明会上表示,今后,当局将要求所有社交网络账户持有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进行身份识别——适用于Facebook、YouTube、TikTok等外国社交网络……该规定已被纳入正在修订的网络信息管理和使用法令的替代法令中,该法令将于2023年颁布,目的是防止主体利用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犯罪。

潘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