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阮国治讲述他女儿的故事
(Baonghean.vn)——当全国上下都在期待庆祝战争伤残烈士纪念日和“报恩仪式”,缅怀和感谢战争伤残烈士时,我偶然遇到了英雄烈士阮国治的女儿。
这就是阮氏芳兰女士——烈士阮国治的女儿——英雄父亲一生的活见证人。
阮氏芳兰女士今年已逾七十,但依然健康乐观。我在夏荣咖啡店(Summer Vinh coffee shop)与她相遇,那次聚会由历史学家、警校吴智生(Ngo Tri Sinh)组织,气氛颇为意外。除了我和辛先生,还有资深记者阮道(Nguyen Dao)。我们三人正聊着天,这时两位女士走进店里,来到我们的桌旁。原来,辛先生事先不知情,就邀请她们一起来。

经过辛先生的介绍,我才知道了初次见面的两位女士的名字,分别是阮氏芳兰女士和阮天青女士。
阮天青青女士是一位诗人,阮氏芳兰女士是第四军医院的退休少校。她们是多年的挚友。
当我得知芳兰女士是英雄烈士阮国治的女儿时,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见到她并进一步了解她的父亲。
当我要求提供有关阮国智的资料以便研究和撰写文章时,方兰女士发来有关阮国智的资料和照片,并告诉我她将在乂安广播电视台和乂安省军区联合制作的节目《讲述军人故事:英雄阮国智——不为人知的故事》中接受采访。
我听过她的故事,也看过书报上的记载,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英雄阮国治的一生和事迹。

阮氏芳兰的父亲是阮国智(1919年-1967年),母亲是武氏希,1983年去世,享年62岁。他们育有四个子女,其中长子阮国思(生于1942年),曾留学捷克斯洛伐克(原籍),1970年在机床学院工作;次子阮氏芳兰(生于1948年);三子阮国和(生于1957年),在当地工作;四子阮国平(生于1962年),在荣市黄氏帼针织厂工作。
英雄阮国治的故乡杜良县多山乡芳祺村,和林江两岸的许多其他村庄一样,风景秀丽,翠竹成荫,榕树成荫,水码头林立,村寨院落繁茂,沿河一望无际,稻田绿意盎然。流经杜良县的林江在果山寺(义安四大最美最神圣的寺庙之一:一功寺、一果寺、三白马寺、三昭忠寺)前拐弯,这里是冲积土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水流将流经下游的林江,因此这里是孕育众多人才的好地方,为祖国和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封建和殖民统治下,阮国治的祖父母、父母以及年轻人自己,都要辛勤劳作,终年种植水稻和玉米,维持生计。阮国治热爱祖国,早年参加革命,16岁时被法国人俘虏,流放到老挝当劳工,体质虚弱,常受疟疾困扰,直至“奄奄一息”。
他性格坚强,克服了病痛。康复后,他继续活动,并自愿加入自卫队抗日。他与队友们一起击毙了10名敌人,摧毁了5辆军用运输车。他积极参加了1945年8月在杜良县举行的夺权起义。之后,他自愿参军,参加了从平治天到义安等多个战线的战斗(1946年12月至1947年1月)。他亲手击毙了19名法国人和2名日本人。

随后,他被调往越北,担任巴多卡连长,在4号公路的战斗中(1948年2月),烧毁运兵车1辆,毙敌30人......在越北战役和首同战役中,他指挥连队屡建战功,特别是在俘虏5团2名成员洛巴吉和萨通时立下大功。
在忠义战役中,他主动从屋顶下来与敌人作战,眨眼间就打败了敌人。
在宁平战役中,他与其他6名队员用计擒获敌人90名,并击毙数人,其中包括敌将塔特辛西之子、第二位官员……
1952年6月12日《人民报》第61期刊登胡志明主席以笔名CB撰写的文章,其中概括阮国治的竞赛成就和丰功伟绩如下:
“争相歼敌、立下战功的英雄阮国治,从平治天到越北,参加了95场战斗,亲手杀死敌人200余人,身负5次重伤,却依然没有离开军队。
16岁投身革命。后被法国人俘虏并流放到老挝。17岁起义时参军。在边境战役中,战士阮国治忍饥挨饿、淋湿身躯追击敌军两天,为攻占洛巴基二镇和萨尔通县立下功。
在忠义战役中,阮国治同志主动从敌人屋顶发起进攻,转眼间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宁平战役中,国治同志率领6名队员运用计谋,俘虏敌人90人,击毙敌军,其中包括敌将达辛希之子、二号将领。以上只是几个例子。阮国治同志的优秀品质如下:
- 战斗时敏捷、勇敢;
——坚决执行上述命令;
- 像兄弟一样爱护团队成员;
- 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产;
- 诚实的自我批评和真诚的批评;
- 国治同志常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胡伯伯和政府,得益于党和人民,也得益于全体同志的团结。”
他被陆军大会选为陆军英雄。
在越北时期,阮国治也曾有护卫胡伯伯的功绩(在胡伯伯背着拐杖参加竞选活动的照片中,有一张照片是他紧随胡伯伯身后)。在与胡伯伯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从胡伯伯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点,尤其是战胜法国侵略者的决心。从那时起,他总是主动请缨,总是战胜敌人,无愧于胡伯伯和武元甲将军给他起的绰号:“快如松鼠,壮如虎”。
荣获党、政府、中央军委嘉奖:三等军功勋章1枚;一等军功勋章1枚;一等抗战勋章1枚;全国竞赛战士;与古正兰、罗文球、吴嘉康一起成为第一批荣获英雄称号的4人之一(1952年5月19日)。
阮国治是先锋军首都团的司令。胡伯伯带领全团到雄王庙上香祭奠,并承诺追随先祖的脚步,保卫国家:“雄王建国有功,我们叔侄也要努力保卫国家。”
当他返回首都时,他荣幸地率领军队收复首都,并被指定在升龙旗杆上升起国旗(他手捧人民献花的形象出现在许多报道首都解放日的文章和电影中)。他站在军队的最前线,是象征保卫首都意志的荣誉代表(1954年10月10日下午3点)。
1967年8月16日,对武氏希女士的家人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他们得知父亲在家乡杜良的炮场上牺牲的消息。当天,第四军区军事学校校长、英雄中校阮国智在前往炮场看望和鼓励士兵的途中,因美帝国的一枚延时炸弹而突然牺牲。当时,大哥国思还在国外,母亲生病,方兰女士代表家人强忍悲痛,前往炮场寻找父亲的遗体。当时,父亲的遗体与牺牲的战友们的遗体混在一起。
方兰女士说:“我跑去抱起父亲的遗体,但眼泪却流不出来。我瘫倒了。对于我们四个人以及我那可怜的母亲来说,这都是贯穿整个童年的令人震惊的伤痛。”

同志们和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英雄阮国智等烈士牺牲了。他的墓地已成为一座典型的遗迹,成为后世子孙后代,特别是每年7月27日荣军烈士纪念日,上香瞻仰、学习的榜样。阮国智英雄烈士的榜样,受到党、国家和领导人的崇敬。
在芳兰女士到首都参加武元甲大将90岁生日庆祝活动之际,她听到武元甲大将谈到胡伯伯对英雄烈士阮国治的关心和悲痛,以及他对自己的同样看法,他说:“7月27日,我从河内直接前往杜良县公墓为你的父亲和黄建先生上香。“。
武元甲大将还于2002年5月19日在英雄阮国智的照片后留下了如下遗言:我将永远铭记英雄阮国智战士的形象。“快如松鼠,强如猛虎”,圆满完成部队交付的各项任务,为全军官兵树立了光辉榜样。(武元甲签名)
音乐家阮友雄怀着对英雄的感激之情,创作并演唱了一首合唱歌曲:英雄阮国治之歌河内市纸桥郡一条美丽的街道以阮国智先生的名字命名,荣市雄福坊一条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他的家乡杜良县,有一所中学——阮国智中学,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他的家乡——乂安省杜良县多山乡,还修建了一座传统的英雄烈士阮国智纪念馆。
参考:
1. 乂安省党委、人民议会、人民委员会。乂安省英雄集体和个人(第三卷).- Vinh, Nghe An 出版社, 2009.- Pp. 481-482。
2.《人民报》1952年6月12日第61期(见图)。
3. 通过节目讲述英雄烈士阮国治之女阮氏芳兰女士的亲身经历:讲述一名士兵的故事:英雄阮国治——不为人知的故事”由乂安广播电视台和乂安省军事指挥部联合制作。
还有一些其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