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新一轮冲突如何影响中美竞争?

兰哈 DNUM_BCZBAZCACD 19:00

(Baonghean.vn)——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冲突是自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冲突。这一事件影响着邻国、地区以及美国的中东战略。对中国而言,这一轮冲突既带来机遇,也带来风险。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最新一轮冲突

这场冲突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突然升级。近年来,以巴冲突,尤其是以色列与加沙地带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冲突,都是内乱升级的结果。然而,当前的冲突并非如此。它来得毫无征兆,给以色列和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冲突爆发后一小时内,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5000枚火箭弹,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渗透到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发动袭击,造成以色列大量人员伤亡。

随着以色列加大反击力度,这必将造成加沙巴勒斯坦人更多伤亡。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哈马斯表现出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强烈决心。哈马斯几乎动员了所有武器、装备和士兵参与袭击。

anh 1.jpg
巴以冲突。 图片来源:美联社

尽管知道以色列即将发动的大规模反击和报复行动可能会削弱该组织的影响力,但他们仍然誓死抵抗,展现出极大的决心。最终,哈马斯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PIJ)展现出强有力的合作。

2018年之后,由于PIJ试图挑战哈马斯在加沙的主导地位,哈马斯与PIJ的关系极其脆弱。然而,在当前的军事行动中,哈马斯和PIJ同时发动了袭击,展现了密切的协调和行动默契。

未来几周,巴以新一轮冲突将呈现强度加剧、伤亡增加、和解困难等特点。首先,冲突强度将进一步加剧。以色列已发起反击,摧毁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并宣布对加沙地带发动一系列袭击,因此巴勒斯坦的抵抗未来可能更加激烈。

以色列的进攻必然伴随着猛烈的轰炸和空袭。新一轮冲突必将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首先,以色列的死亡人数现已接近1000人,受伤人数已超过2000人,这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冲突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由于以色列决心清除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死亡人数和伤亡人数可能还会继续上升。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反攻,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伤亡人数必将迅速上升,可能超过1万人。

最终,新一轮敌对行动将使短期内难以实现停火。对于以色列而言,在遭受如此惨重伤亡后,政府和军方在国内承受着巨大压力,需要对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发起强有力的反击,以挽救国内舆论。

在此背景下,埃及的和解倡议遭到以色列断然拒绝。在国内舆论确信该武装组织已受到充分“惩罚”之前,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停火将难以实现。

升级风险

在国际层面,存在升级风险。一方面,存在爆发南北冲突的地理风险。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爆发后,黎巴嫩南部武装组织真主党宣布支持巴勒斯坦武装派别。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已发生数次交火。

israel-palestine-2-1057.jpg
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约旦河西岸与以色列警察发生争执。图片来源:路透社

与此同时,叙利亚南部地区伊朗与以色列交火。伊朗支持的叙利亚南部什叶派武装派别也可能声援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以色列发生冲突。此外,伊朗支持的叙利亚南部什叶派武装团体也有可能与支持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以色列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以伊冲突有可能蔓延至该地区。不排除伊朗民兵组织(例如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人民动员部队、法蒂玛旅等)与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未来冲突升级的关键在于约旦河西岸地区是否爆发新一轮以巴冲突。如果未来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特别是武装分子对以色列和犹太人定居点发动大规模袭击,必将加剧冲突的烈度和范围,并鼓励黎巴嫩和叙利亚武装团体对以色列发动袭击。

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

新一轮冲突将对未来地区和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信誉受损。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府未能先发制人地应对袭击,严重损害了其在以色列公众中的声誉。内塔尼亚胡“安全绅士”的声誉将在以色列失去吸引力。

第二,美以关系有所缓和。冲突爆发前,拜登政府与内塔尼亚胡政府关系冷淡。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并未受邀前往白宫。冲突爆发后,拜登立即向内塔尼亚胡伸出援手,表达支持,并派遣舰队前往以色列。

anh 2.jpg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图片来源:路透社

未来美国将加大对以色列的物质支持,即使在冲突结束后,美国也可能与以色列加强安全和防务合作;第三,美国推动的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短期内难以实现。

此轮冲突必将冻结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进程,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第四,美国支持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将暂时陷入停滞。

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美国、印度、欧盟、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提议将IMEC作为连接印度和欧洲的替代航运路线。观察人士质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否愿意公开合作推进该走廊建设。

如今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进程遭遇挑战,IMEC实施必将面临新的障碍。

对中国而言,本轮巴以冲突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冲突短期内将对中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以色列原本希望得到中国的慰问和同情,但以色列方面认为,中国缺乏同情,加之中国网民对哈马斯的支持,导致以色列国内对华舆论出现不满。这可能会影响以色列未来的对华政策和态度。

另一方面,这种冲突循环扰乱了美国拉近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努力,而这可能对中国有利。

新一轮冲突暴露了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在巴以问题上的裂痕,西方站在以色列一边,而阿拉伯国家则同情巴勒斯坦。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短期内必将损害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