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农民将废物转化为清洁能源
(Baonghean.vn)- 目前,不仅大型畜牧场,该省的许多农场和家庭都按照花园-池塘-谷仓-沼气模式发展畜牧业模式,以帮助减少投入材料,节省生活费用,特别是限制环境污染。

我们在一个雨天拜访了黄氏翠(音译,Hoang Thi Thuy)女士(居住在清章县丰盛乡春清村)的家。她是一名宣纸制作工,在没有阳光晒干宣纸的日子里,她不得不用煤气炉烘干并压制宣纸。因此,除了做饭之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煤气。
Thuy女士说:“每个月如果下雨,就会用掉很多宣纸,做饭大概要用掉1.5到2个工业煤气罐,大约100万越南盾。这还不算煮饭、烧水这些都要用电。每个月的煤气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她从2023年2月开始建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产气。以她家饲养15头猪、1头水牛的规模,沼气排放量很大。以前,这些沼气只是用来给植物和田地施肥,没有用完,还溢到菜园里,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又臭又苍蝇蚊子多,污染很严重。农民不养牲畜,就没有‘收入和产出’,养了牲畜,粪便处理问题就很棘手。”自从建了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以来3“所有废物都被加工成气体,废渣发酵成有机肥,废水清澈无味,可以用来浇灌植物。污染问题彻底解决了,还有多余的气体可以用来烘烤和烹饪,”Thuy女士说。
出于家庭效益的考虑,Thuy女士和兄弟姐妹们出钱为父母建了一个沼气池。“我爷爷奶奶养了30头猪,每天排放的粪便量很大,邻居们都抱怨。看到用沼气池处理牲畜粪便的‘双倍’效益,我的爷爷奶奶现在也装了一个。”Thuy女士分享道。

黄氏毛女士家住在清章县丰盛乡莲涌村的陡坡上,地势狭小,牲畜圈舍紧邻房屋和水井,养猪养鸡面临诸多困难。“最主要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牲畜粪便。养少量得不偿失,没有利润,养大量又造成污染,”毛女士说。
于是,当看到沼气池项目时,她家就立即报名建了。建池、煤气管道、灶具……总共花了大约1000万越南盾。“初期投入可能有点高,但几乎彻底解决了养殖场的臭味,而且有了多余的燃料可以用来做饭,每月可以省下50万到70万越南盾。”毛女士补充道。
阮仲勇(Nguyen Trong Dung)一家(东和村)是清化乡(Thanh Chuong)最早建造沼气池的家庭之一。他们一家纯农业家庭,饲养牲畜是主要收入来源。尽管住所远离居民区,但他们意识到,如果扩大和增加牲畜数量,就难以保持环境清洁,从而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因此,他们家选择建造沼气池来解决畜牧业的环境问题。过去两年,阮仲勇一家不再需要购买工业燃气来做饭,每年节省了500万至700万越南盾的燃气费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环保标准。将畜禽粪便处理成清洁能源的模式,正在带来一举两得的效果,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风盛乡农民协会主席陈文祺先生表示:“此前,居民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选民联系会上经常提到的‘热点’问题。近两年,乡里出现了不少使用沼气池处理牲畜粪便的示范户。不仅养殖规模较大的户,就连饲养3至5头猪的小规模户,也可以建造沼气池,将粪便转化为沼气。”

从沼气池带来的环保效益来看,清化乡(Thanh Chuong)已下达决议,指示推广该模式,同时拨款支持10户农户实施,以鼓励人们使用沼气池处理畜牧养殖废弃物,保护农村环境。
全省目前有近80万头水牛和奶牛,近100万头生猪和3400万只家禽。如果农民只顾生产主产品而忽视副产品,排放量就会造成污染,影响生存环境。意识到这一点,全省不仅有大型养殖场,而且很多农户都发展了“园塘猪舍沼气”养殖模式,减少了投入材料,节省了生活开支,尤其减少了环境污染。
然而,目前将畜牧废弃物处理成燃料的模式由于前期投资成本较高,仍难以复制;另外,人们的认识仍然有限,认为废弃物产生的气体不如工业气体清洁。

事实上,以目前家庭饲养的牲畜数量来看,每天剩余的燃气相当多,用不完就会排放,非常浪费。因此,需要注意研究,让这些燃气接入热水箱系统,或者2-3户共用一条燃气管道使用,这样会更加有效。
使用沼气池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使用的粪肥和水源不得混入化学药品;必须每天定时喂料;每6个月清理一次压力地板上的残留物;每5年清理一次气罐内的残留物;每10年清理一次气罐。发生事故时,必须有技术人员检查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