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软的永和钟糕

清娥 January 7, 2024 19:51

(Baonghean.vn)这几天来到安城县合城乡永和村,走进任何一条巷子,都能“听到”淡淡的厨房油烟味,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擦树叶、淘糯米、揉豆子的紧迫气息,构成一幅熟悉的劳动画面。

绿颂糕从乡村走向“互联网”

永和米粉和米糕制作村自古闻名。村里生产的米粉、糯米制品,例如米粉、薄饼、薄饼,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有时,村里的人家会因为粮食短缺而停止制作米糕。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安城米仓成为全省及周边地区大米的供应地,薄饼村也因此得以复兴。2008年,这里被认定为传统工艺村。

banh-chung-nha-chi-phan-thi-thu-hoai-7626.jpg
Yen Thanh市Hop Thanh公社Vinh Hoa村Phan Thi Thu Hoai女士家里正在包蛋糕的过程。照片:青雅

永化村里,从老到少,从孺子到童子,人人都会包板粽。许多老人如今双目失明,但子孙后代在准备食材时,依然会用灵巧的双手包着。孙辈们看着祖母包,孩子们看着父母包,不知不觉中,包板粽的手艺就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孩子们白天上学,晚上则帮母亲、祖母擦菜叶、劈竹篾、摘豆子、剥洋葱,为第二天一大早准备好食材。许多年纪稍大的孩子都能帮母亲包板粽,手法娴熟,包得又快又漂亮,又结实。包板粽、做板粽的风气在全村都热闹非凡。

banh-chung-da-goi-xong-duoc-chuyen-vao-noi-nau-anh-thanh-nga-3121.jpg
永和村的青色板粽子外观漂亮,引人注目,味道鲜美。图:

永和省有200多户家庭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制作板粽出售或食用。然而,只有约80%的家庭以板粽为职业。也有一些家庭将板粽传承了三代。在父辈,板粽只在村镇市场出售,而到了子辈,板粽的制作工艺更加先进,更加市场化,经营效率也更高。

ngay-nao-nhung-chiec-noi-nau-co-dai-nay-cung-chay-ran-ran-o-nha-chi-hoai-cung-nhu-cac-gia-dinh-vinh-hoa-anh-thanh-nga-6771.jpg
如今,永和村的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炭炉,随时准备着制作新的糕饼。图片:Thanh Nga

过去,米乡的农村集市上,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永和饼。如今,永和饼远销河内、永福,甚至河江等地,甚至有人把它冻起来寄到国外,让远在异乡的孩子们也能在家乡感受到春节的美味。永和村的妇女和母亲们说:“我们把饼寄到远方时,总是会精心制作饼子,做得更厚实,以便保存更久,也更能承载永和儿女对远方亲人的爱意。这样,饼子送到收饼人手里时,不仅温暖,而且香甜软糯。”

canh-goi-banh-chung-o-nha-chi-phan-thi-khuong-anh-thanh-nga-2313.jpg
Yen Thanh市Hop Thanh市Vinh Hoa村Phan Thi Khuong女士家里的banh chung制作过程。照片:青雅

资深糕点师潘氏姜女士说:“我从事糕点行业18年了,从跟随丈夫来到永和开始。我跟婆婆学包糕点,慢慢地就接手了她的生意。以前做糕点很辛苦,做糕点的人都得拉车到处运送。凌晨4点,村里的人就互相喊话,叫大家一起去赶集,有的送到南丹、荣市,有的则一路送到河静。记得那时候,每天卖出一批糕点,我就很开心,如果有人问我要电话号码订糕点,我就更开心了。后来,糕点渐渐地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送糕点、卖糕点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专业了。”

姜女士还说,这个小村的青板粽子已经通过社交网站传遍了各地。现在,永和村民已经很熟悉通过社交网站接单,所以做板粽子的收入一直很稳定,特别是节假日和春节,全村人都忙不过来。像她家一样,每逢春节,每天平均要做4000个板粽子,10多个炉子昼夜不停地做饭,拆板粽子、包板粽子、劈竹篾、擦菜叶、晾豆子、切肉……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春节期间,我们每天只睡2-3个小时,总是有10个人左右在做板粽子,另外还有3-4个人帮忙。虽然辛苦,但没有人抱怨,因为这是我们父母、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可能是我们孩子的命运。能够将这份手艺传承给儿子,是每个永和子孙后代的骄傲。”姜女士吐露道。

悲伤又快乐的蛋糕生涯

每一份工作都有起伏。比如,姜女士——她已经做了18年的永和儿媳,也拥有18年的烘焙经验——说这份工作最难受的事情就是顾客对她做的蛋糕提出批评,失去老顾客,或者老顾客突然不买她做的蛋糕了。

有时,她为店主进口糕点,店主会拿走她做的糕点,宣传说是他们做的香喷喷的糯米糕,然后以高出一倍甚至一倍半的天价转卖给顾客。悲喜交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鲜活地呈现在青翠的糕饼里。但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她克服了这一切。如今,无论她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记住姜女士糕点的面孔和名字,并赞不绝口。

离姜女士家几步之遥的是潘氏秋怀女士家,她家已经做板粿十多年了。怀女士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嫁到永和近20年,最初只是帮助婆家,后来接手做板粿的生意。因为她上班晚,又逢市场转型,所以很难找到新客户。回想大约5年前,那时,她一家人要长途跋涉去送板粿,每天黎明就出发,冒着严寒扛着板粿,希望能及时赶到沙南市场。然而,当她走到 Cau Cam 地区时,她的轮胎突然爆胎了,她环顾四周,见没有人帮忙,只好步行拉着装有大约100个板粿的车。车很重,她力气又小,咬着牙推着车,直到内胎露出轮胎,却还是找不到地方补。就这样,她拖着车走了大概十多公里,才找到一家补胎店。等她修好车,已经是中午了,集市也散了,她只好把整辆车拖回家!

怀的烘焙生涯中,有很多喜怒哀乐。她家地处低洼地带,有一年,洪水灌进屋内,水位迅速上涨,而当时烤炉还在熊熊燃烧。当时丈夫不在家,她来不及反应,水位迅速上涨,烤炉也熄灭了。“当时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整整一炉蛋糕,都是她倾尽所有心血和精力拼凑起来的。幸好邻居们及时伸出援手,人人有责,烤炉被高高举起,火光明亮,蛋糕也及时烤好了。”怀回忆道。

潘氏姜女士家包饺子的特写镜头。图片来源:Thanh Nga

据永和饼村的妇女和母亲们说,要想做出美味的饼,不仅要选择糯米、鲜肉、肥嫩的四季豆和老葱头,还要有父子相传的秘诀。所以,即使是同一个饼,同样来自永和村,每个家庭的口味也各有不同,有眼光的食客一眼就能分辨出是哪个家庭的饼。据怀女士说,永和饼之所以美味,是因为咬一口,糯米的香糯与四季豆的浓郁口感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葱头、辣椒的微辣和五花肉的浓郁香味,一切都散发着天地之味……

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