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义安乡乡间温暖如春。
(Baonghean.vn)——农历龙年正月十五,义安省各地乡村弥漫着祭祀鼓声,不同氏族的后裔欢聚一堂。这一天,人们缅怀亲人,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道。
尊重祖先
在越南人民,尤其是义安省人民心中,中秋节(又称春节、上秋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节日期间,人们常常前往寺庙和佛塔祈求平安,并准备祭品祭拜祖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氏族会组织大规模的祭祖仪式,聚集众多子孙后代,供奉香烛,表达对祖父母和祖先的敬意。这也是氏族几代人展现团结、互相扶持、共渡难关、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机会。
对于清章族人来说,一月的满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远近的孩子们都会想方设法安排好自己的事务,以便在满月之日返回家乡祭拜祖先。春节过后,各氏族,特别是族长家族和负责照料祖先祭坛的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新年伊始的祭祖仪式。

来自东文乡的黎文达先生(30岁)分享道:他位于宣禄村的黎大敦家族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中午举行祭祖仪式。在此之前,正月十四上午,所有子孙后代都会聚集在祖庙扫墓。扫墓结束后,大家回到庙里召开家族会议(听取收支报告,汇报去年的建设、采购情况以及剩余资金等)。
15日清晨,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糯米饭和鸡肉,带到家庙祭拜祖先。祭祀仪式庄严肃穆,遵循古老的习俗。祭祀队伍(主祭、副祭)和乐师们身着传统服饰,长裙披肩,头戴头巾。

根据具体情况,每个氏族在祭祖仪式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定。武烈乡的陈文功(18岁)说:他们陈氏家族在下良村有一座祖庙,每年14日晚和15日凌晨祭拜祖先。每年,各支系轮流购买香烛、鲜花、供品和食物,并共同烹制和设计祭祖盘。祭祖结束后,族人会将供品取下,并将盛满祝福的祭盘摆放在祖庙前。
清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每逢满月之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后裔都会前往家族庙宇,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在祭祖日,各氏族通常会向祖先汇报功绩,氏族议会也会为长者举办长寿宴。一些氏族的教育促进委员会还会组织表彰和奖励活动,鼓励学业优异的儿童继续学习,发挥才能……
子女与孙辈团聚
农历新年之后,一月份的中秋节也被视为一个温馨的家庭团聚节,成为与奠州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美丽传统文化特色。

吴氏红女士一家住在奠州县奠基乡,已经搬到了胡志明市。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她和丈夫带着孩子都会回老家。吴氏红女士说:“春节期间我们可能无法回老家,但农历正月十五我们必须回老家,在家族祭坛和神龛前供奉香火。这也是我们表达对祖先和父母敬意的一种方式。”
奠基乡吴氏家族族长吴士公先生说:农历正月十五,家族中的长辈们常常会向下一代讲述祖先的功绩、事业和生平,以便后代能够铭记并为家族的血脉感到自豪。我们举行祭祖仪式,祈求子孙后代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事业顺利、亲情和睦、生活富足。

与奠州省的许多其他氏族一样,奠林乡的阮友氏族仍然保留着祭拜一月满月的仪式,这被认为是该氏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阮友清先生(家族成员)分享道:今年,许多后裔返回家族参加祭祀仪式,共同分享获得“文化家族”称号的喜悦和自豪。远近的后裔都来到家族庙宇烧香、准备祭品,祭拜祖先。这也是新年伊始祈求和平、国家和平安宁、家族和睦繁荣的时刻。

都良县也有许多宗族会在一月满月之际举行祭祖仪式。例如,安山乡(都良县)的陈德宗族,祭祖仪式会在农历正月十四下午至晚上举行。子孙后代轮流向祭坛献上供品,以表达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他们好运连连、生活美满。
现居荣市的陈俊氏先生是陈德家族的儿子,他已安排好工作,将在祭祖之际返回家乡。据俊氏先生说,当他走进主庙,听到祭祀鼓声,看到人们身着庄严的祭祀服饰进行祭祀仪式,在香烟缭绕的静谧氛围中,他感到仿佛祖先就在身边,守护着他的子孙后代。

在安城县,大多数氏族都会在1月的满月时祭拜祖先,因此这一天整个村庄都热闹非凡,气氛十分活跃。尤其是在这一天,稻田里还会举行氏族间的击鼓比赛,使元宵节的气氛更加热闹非凡。
每个氏族都会派出自己的鼓队参加比赛。获胜的队伍将成为全氏族的共同喜悦,也寄托着来年丰收富足的美好愿望。因此,安城稻田的元宵节气氛丝毫不逊色于农历新年。
除了清章、杜良、奠州和安城之外,琼柳、雄原、宜禄、南丹等乡村地区在1月的中秋节期间也响起了祭祀鼓声。鼓声和香烟如同神圣的桥梁,连接着后代与祖先的心灵与真诚,这是将人类灵魂与起源锚定的传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