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村”采用新的资源调动方法
(Baonghean.vn)——宜禄县宜兴乡5号村的村民经常戏称自己的村庄为“乞丐村”。因为在这个村庄,为了建设家园,村委会不怕向村民“乞讨”,并创造性地调动一切资源。
“号角吹奏者”
在团队中职员宜兴乡第五村有三位核心人物,他们被誉为村里的“家常便饭、狱卒”。其中,担任村长时间最长的是阮廷龙先生,他已担任村长22年。

阮廷龙先生和裴文庆先生——第五村祖国阵线委员会主任——在接到有客人来访的通知后,几乎立即赶到。在两位村干部的热情介绍下,原本就宽敞的文化馆更显意义非凡。第五村文化馆于2023年8月落成,目前被评为全村最美的文化馆,拥有宽敞的空间、现代化的高压定时系统、安装的多台摄像头,以及宽敞整洁的石板路。文化馆旁设有运动场、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花园(内有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一套崭新坚固的户外健身器材)。
然而,这个项目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大厅内部的空间。映入眼帘的是大约150张崭新的木凳,整齐排列,每张凳子的靠背上都贴着一张绿色塑料布,上面印着名字:敬赠顺轩家;敬赠端家——柯先生;敬赠洪家(花)……不仅如此,凳子下方还挂着描绘乡村景色的油画。宜雄捐赠家庭的姓名也写在墙上。

阮廷龙先生自豪地介绍文化馆的每一件物品时说道:“除了在公告栏上公开捐款用途,让大家了解捐款去向外,我们还想方设法将大家的捐款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所以,从凳子到石凳,从壁画到胡志明雕像,每一件物品都与特定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这个虽小的细节,却让人们感到非常兴奋。”
据龙先生介绍,为了能够清晰详细地记录所有贡献,村里的核心成员虽然年纪不小,也从未参加过正规的培训课程,但他们都熟练掌握了 Word 和 Excel 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谈及村干部的“动员”力量,裴文庆先生说:“一旦我们全心全意热爱祖国,我们就能看到处处的机会。我们不仅动员村里的村民,还动员和联系那些远在他乡、在其他省市生活工作的孩子们,充分利用他们在海外的贡献。最近去富国岛的时候,村干部代表还走访了坚江省村里孩子们的家庭,先是探望,然后呼吁他们给予支持。”

当被问及是否害怕索要大量资金时,龙先生笑着说:“我们抱着为人民谋福利的心态,并不害怕。不过,要是索要太多,很多人开玩笑说哈姆雷特5号应该改名为‘乞讨哈姆雷特’。话虽如此,村里的人都明白,我们始终竭尽全力为家乡服务,始终利用各种项目和上级的支持,尽可能地为人民省钱。”
谈到村里的重要干部,5号村妇女协会会长阮氏生女士说道:“每当村里有项目或活动,村委会成员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比如文化馆建设那天,大家待在工地的时间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长,有时甚至要到晚上八点才回家吃晚饭。项目结束后,每个人都明显又黑又瘦。津贴少,工作量大,村子又大,一千多人,经常要走访村民,如果工人不够敬业,如果家属不够体谅,他们就无法承担起这份责任。”
很荣幸能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在5号村文化中心的建设项目中,何忠成先生或许是离家在外却贡献最大的人之一。尽管他目前在平阳省迪安市生活工作,但他仍然从家乡寄回了一尊重达60公斤的胡志明铜像,以及两套用于文化中心的桌椅。他不仅支持这个项目,还为村、乡、县的许多其他项目做出了贡献,总是乐于在家乡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作为家乡人,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同胞们的艰辛,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身处异乡,无法亲身参与,我只能寄希望于家乡的兄弟们。而村委会也确实兢兢业业、热情奉献,为大家的福祉甘愿承受艰辛。与他们相比,我的贡献微不足道。
坦先生表示,他乐于为祖国贡献力量,但他也坦言,自己贡献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为祖国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或许正因如此,当被问及参与过的项目时,他自己也无法一一列举,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作为纪念。
秉持着“富者多捐,贫者少捐,一无所有者贡献劳动日”的精神,哈姆雷特5镇执行委员会调动了全体居民的资源。每当有活动或公共建设项目,哈姆雷特5镇的居民都热情参与,人人贡献力量,如同参加节日庆典,如同为家人辛勤劳作。

我们邻里之间的自觉意识非常强。任何发起的活动都能得到热烈响应,没有人犹豫或抱怨。这首先源于居民对社区委员会的尊重和热爱,其次源于他们对建设强大家园的自豪感和渴望。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贡献力量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荣誉和骄傲。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村里各社团的活动更加活跃、更加团结。村妇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年来,5号村妇会因其“5号村,3号村清洁”、“变废为宝”等模式的成效而受到上级高度评价,并成为全区各乡镇的花种供应点,每个季度都能获得数千万越南盾的收入。

我们高度赞赏第五村执行委员会调动民众资源的方式。他们不仅富有创造力,而且在工作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透明度。目前,公社其他村正在效仿并借鉴他们的做法,利用民众资源建设家园。